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4405
主题
162481
帖子
21.1万
积分
戒尺也叫戒方,“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童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辞海上这么说。“戒尺”的另一种解释:是指佛教的一种法器,是在“皈依、剃度、传戒、说法”等仪节中使用的。自然,人们知道的多是前者。 戒尺与私塾相伴而行。私塾是我国古代民间所设立的教学场所。私塾包括家塾、族塾、义塾、自设馆。富贵殷实人家聘请名师宿儒在家专门教授自己的子女,这种私塾称为家塾;族塾是属于宗族内部办学,往往设在本族宗祠内,不招收外姓儿童;还有属于用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兴办的义塾,义塾带有免费教育的性质,以出身清贫家庭的子弟作为施教对象;自设馆是塾师自行设馆招生的私塾,不拘姓氏人等,私塾中以自设馆为最多。古人称私塾为学塾、教馆、书房、书屋、乡塾等等。从元代起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离座位。士子入厕须先领此牌。因此俗称入厕为出恭。并谓大便为出大恭,小便为出小恭。据说明代科考时,皇恩浩荡,准许考生如厕,只是届时须领取一块牌子,上写“出恭入敬”,凭牌进出厕所和考场,好比衙门里要打出“威武”、“肃静”的招牌,以示庄严。虽说内急之时,尚须作恭敬如仪状,终究是件费力而滑稽的事,但堂堂科考而能顾及内急之需这等细节,真可算得是推己及人、深体“下”情的大大仁政,士子们于感戴之余,便将如厕称为“领出恭牌”,简称“出恭”,
中级信誉(2014-1-9提升) 信誉较好(2015-5-29)125/51
欣赏快乐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