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951 | 回复 1

    长安放歌 ——第二届陕西丝路之源文化艺术品交流会签售纪实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aliang
    实名认证
    好评
    2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3-06
    最后登录
    2025-02-05
    楼主 发表于2017-11-13 22:28:31
    — (金城古泉) 设置高亮操作 (2017-11-14 09:05:40) —

    拙作《中国银锭货币史》从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期间得到了全国各地很多朋友的关注和购买,首先对大家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真心的感谢!
    第一次出版有关银锭专业类的书籍没有什么经验,心里压力也非常大,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一孔之见,囿于学识,定有不足或不确之处,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言归正传,说起这次西安之行,不得不提起李炯先生。提起他,银锭圈子里的朋友基本上都知道,因为多年来收藏陕西槽锭而闻名,藏品数量达到600余种,因此便有了“陕槽收藏第一人”的美誉。也是因为银锭,和李炯先生结缘。
    《中国银锭货币史》出版后,得到了李炯先生的赞扬认可,互通有无之间,也让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深秋十月,正是春华秋实的好季节,李炯先生在西安欧凯罗古玩城举办秋季钱币展览交流会之际,将自己收藏多年的陕西槽锭全部展出,并微信发来邀请函希望我过去参加,做一个新书现场签售的活动。
    能得到李老师的邀请,荣幸之至,定下10月26日相聚西安,畅谈大雁塔下。
    提前请假,备好个人资料、预定酒店、托运书籍等一切事宜准备完成,10月26日一早便奔到济南遥墙机场。按照计划,中午11点55分的飞机,到咸阳机场应是下午1点30分左右,然后赶到交流会地点约在3点左右,正好可以和李炯先生见面,并提前查看一下现场布置。
    9点到达遥墙机场,过了安检等待了近一个半小时后,等来的却是因天气原因飞机延误的通知,不但没有准确的起飞时间,有可能还会取消今天的航班。中午便和同机人员一起被专车送到机场宾馆就餐安排午休。
    心情是用来被打击的。
    如果航班取消,那耽误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今天下午所有的安排和明天一早正式活动的开幕仪式,更有和李炯先生见面的约定。想到此,真是有些心焦,什么好事多磨,人算不如天算等词语一股脑的都排队出现在我眼前,了以自我安慰吧。
    还好,熬到下午3点30分终于登机,谁知4点55分才开始起飞,6点25分到达咸阳机场时已是万家灯火。7点登上机场大巴赶往住所格林豪泰,马不停蹄赶到欧凯罗大酒店时,已是晚上8点30分。
    进到酒店宴会大厅时,已经满满的坐了三桌人,都是为明天举办活动而前来祝贺的嘉宾。在前台的带领下,来到李炯先生的面前,此时李炯先生已经微醺,满脸红光,正值好事将近,映了杜甫《拨闷》诗中所写“闻道云安麴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李炯先生起身相迎,非常热情的欢迎我的到来,并向在座嘉宾介绍。
    虽然已是晚到,陕西人民的热情却是难以抵挡,纷纷问我是否用过晚餐,马肖先生更是另外加菜并上陕西特色臊子面以示欢迎。虽然也来过几次西安,还真是第一次吃到正宗的臊子面,面皮薄厚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汤,品一口,味道酸爽,真真是“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 同桌有幸见到了王钢老师、何康民老师、马肖先生、车亚平先生、章红泉先生等,有些虽然未曾谋面,却闻名已久,一见如故。
    会不会因为一件事,而爱上一座城?
    27日,展览会的第一天,早早的我便从住处赶到了欧凯罗古玩城,一进门便看见全国各地古玩城及艺术品机构恭贺钱币交流会开幕的条幅,从三楼一直垂到一楼,满眼的大红色,甚是喜气洋洋,一定是个好彩头。
    来的有点早了,三楼的展厅内除了几个保安外寥寥无几。进到展厅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李炯先生已经提前安排布置了现场签售的地方和展牌,书籍也已经放在签售桌的下面。回想过去,磕磕绊绊走过了七年,书籍正式出版以后,有幸应邀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签售活动,多少有些手足无措。站在签售桌前,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不是不想放空一下自己,只是此时脑袋里已经是空的,简单整理了一下桌椅,准备迎接即将开始的活动到来。
    正在愣神的功夫,李炯先生也早早的来到了现场,寒暄过后,仍能看出昨晚的酒宴意犹未尽,浑身散发出淡淡的酒香。一起来到展览中心,在这里展示着李炯先生多年来的全部陕西槽锭的藏品,600多枚陕槽静静的摆在这里,蔚为壮观。这不仅仅是一种藏品的展示,更是一种对藏品的保护和对文化的传承,更多的是一种人文情怀。李炯先生告诉我,为了让大家观看方便,更直观的展示陕槽的风采,专门请人制作了透明亚克力展示盒,并在每个盒子的正面,陕槽的正上方加装一个放大镜,这样,每个陕槽上面的戳记便会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一览无余。听到这里,不禁感叹,所谓的匠心之作,源自于真心的付出和更深层次的追求。
    就像我们上山看风景,连沿途的颠簸劳累都当做成了一种幸福。
    通过李炯先生介绍,认识了《袁像银元版别考略》的作者王钢先生和《陕西铜元》的作者何康民先生,两位老师的年龄都比我偏长很多,但却都彬彬有礼,平易近人。相谈甚欢,并互相题字赠书留念。从两位老师的身上,让我想到了很多,就像王钢老师说的那样,他很喜欢与年轻的作家一起学习交流,看到年轻的一代正在努力进步,感觉中国古代文化就有了传承,有了希望。看到老师们殷切的目光,感觉自己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如何将中国古代文化发扬光大,去影响更多的人,哪怕只有其中擅长的一项,将来也要将这一项发挥到极致,这将是我未来几年内的主要课题和发展方向。就像上篇《中国银锭货币史》写作心得中说的那样,取网名“唐三藏”,冥冥之中,注定了取经路上坎坷不平,努力向前走,希望有一天能做到想象中的模样。
    9点过后,活动开始,突然人就多了起来。在现场签售活动中,遇到了一些让我难忘的小故事。其中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年轻人,20来岁的年纪,看上去也是银锭爱好者中年轻的力量。一脸拘束的站在我的面前,轻声地问我是否可以签字盖章,怯怯的样子,羞涩的眼神,恭顺的表情,将我一下子拉回到多年前我第一次见到李晓萍老师的模样,相似的场景,相似的故事,只是不同的人。我相信,在那一刻,我的时光是穿越的,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看到了自己。后来听助理说,这个小伙子有问我能不能合影,声音低的连他自己都听不见,见到我在和其他人说话,就没有再说第二遍,匆忙走了。听助理说后,我一颤,愧疚感突上心头。很多人,很多事,错过了,可能就会错过一生。再后来有个叫“海洋”的加我微信,留言说没有跟我合影对自己是莫大的损失,说的很是谦虚,我在想会不会是这个小伙子。我回复他11月12号北京报国寺钱币交流会我还会过去,他说知道了。
    静止的时刻,我们都会忘了过去,其实没有忘,只是想感动自己。
    还有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中年人,穿着非常俭朴,甚至是俭朴以下,头发有些凌乱,看样子应该是一个做工的人,一双粗糙的手将展示的样本书籍翻了几遍,然后就离开了。过了不一会,又转悠回来,再次翻看,就这样来来回回竟有几遍,拿起来又放下,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我便问他:“你也喜欢银锭?”他没有回答,只问:“这本书卖多少钱?”我说:“定价380元,现场签售搞活动300元。”他搓了搓手,不好意思的问:“我手头紧,能不能便宜些?”这是自签售开始,第一个和我讲价钱的人。我第一眼看到他时,没有想到他会买书,后来的发展却出乎我的意料。看他的装束,有点窘迫,看他的神情,确实喜欢。
    如果我们以世俗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反馈回来的也必将是世俗。有很多东西和金钱无关,就像这位中年人,我的书是有价的,而他的喜欢却是无价的。
    在现场签售期间,除了新买家之外,还有很多是陕西本土这边通过其他渠道已经买过书的朋友,大都是未曾谋面的,知道我这次来西安签售,便主动过来见上一面。还有一位来自河南的蔡娟女士,签字合影留念并转发朋友圈,都说圈粉是娱乐圈的事情,我看只要努力,将来文化界的圈粉也指日可待了。
    晚上李炯先生邀请我和北京来的同好一起共进晚餐,菜还未上,酒已下三杯,这和我们山东的规矩截然不同,着实有些受不了,老陕的热情再次体现的淋漓尽致。菜品也是极具陕西特色,以酸辣为主,甜食做成小天鹅的模样,咬一口,腹中满是果酱。还有每人一份的盖碗汤,下面有火加热,汤汁浓厚,呈新鲜的绿色,有筋状物等其他,烫烫的,味道极好,到最后也未知何许。酒过三巡,畅谈理想,意犹未尽,异地,新友,美酒,佳人,也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
    28日早上,欧凯罗古玩城前的主干道两边站满了长长的人群,似乎在等待什么,原来是陕西国际马拉松大赛在此举行,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下,渐渐的有马拉松选手不断跑过,坚定的步伐,为了到达终点目标而挥汗如雨,坚持不懈。
    我大喊:“加油,加油!”为他们,也为自己!
    中午,李炯先生再次邀请我们一起品尝陕西特色大菜“铁锅炖全羊”。到后不久,铁锅全羊已然上桌,锅够大,肉也是够大,一块就可以占满一盘了。夹了一块,嗯,感觉羊肉鲜嫩可口。一块还未下肚,服务员来到桌前,将铁锅盖上,从容的打开铁锅下面的阀门点火,并说过一会才能开吃。我的天,已经吃完一块了,味道明明已经很好了,还要怎样?20分钟后,服务员反复几次打开锅盖,看锅中的水分已经基本靠干,此时倒入黄油进行翻炒5分钟后,洒上葱花、辣子、姜丝等各种佐料,再次进行翻炒,最后加上香菜,才说现在大家可以享用了。羊肉经煎炒后,外焦里嫩,又有各种佐料入味,再夹起一块,味道果然与此前大不相同,说好是炖,其实是炒,着实应该为这一道美食点赞,下次还来。
    夜晚的西安,更加迷人,到处灯火通明,游览钟鼓楼、永兴坊,听地道的陕西秦腔,品正宗的特色小吃,让人流连忘返。
    交流会举办的地点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来到这里不得不提起大雁塔。经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大雁塔实为先有寺而后建塔,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生母文德皇后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奏请太宗敕建佛寺,赐名“慈恩寺”。寺庙建成之初,迎请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玄奘于此创立了大乘佛教法相宗,此寺遂成为中国大乘佛教的圣地。唐显庆元年(656年),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为“大慈恩寺”。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玄奘法师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希望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在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屠(佛塔)总高三十丈,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经新建佛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叫做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后来层数和高度几经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看到的七层塔身。
    夜色下的大雁塔在灯光的辉映下愈显神秘,仿佛千年的诵经声仍绕耳不绝。大雁塔前矗立着玄奘法师手持法杖的雕像,庄严肃穆,正像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载誉归来。多年前我取网名“唐三藏”,此时就站在玄奘法师曾经专心致力于佛经事业的地方,冥冥之中是否也是巧合?同样是在路上,只是不知道我的将来会是怎样。
    29日,是签售活动的最后一天,晚上七点的飞机,根据安排,中午就该动身起行了。一早便见到了李炯先生,因为组织活动期间他比较忙,所以提前和他告别。依然还是那双温暖的手,再次握起时已然即将离去,再多的语言都已显得索然无味,感谢李炯先生的盛情邀请和款待。中午时分,与王钢老师、何康民老师、车亚平先生等握手告别,相见时难别亦难,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走到一起,相遇相识,短暂的相聚后,又将各自踏上不同的征程,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很多的话还没有说完,很多的知识还没有交流,依依不舍,握手,再握手,终究还是要走。转身回望,真心的祝愿大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坚持做好自己,坚持传承文化,越走越好。
    29日晚9点30分,飞机平安降落遥墙机场。

    因为一件事,爱上一座城……

    离线 aliang
    实名认证
    好评
    2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3-06
    最后登录
    2025-02-05
    1楼 发表于2017-11-13 22:28:50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