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晓泉在2007-6-11 9:12:00的发言:吴越文化兄好,看到这帖子感觉不错。很钦佩您的研究态度。在下有点个人看法:1、赞同斑点猪先生所发的开元,和您的一些开元是唐代的刻工;2、背面磨平再刻以图案的刻花钱您认为是中唐作品,在下认为那样的工艺应该是最多到宋。首先同时期的刻花工艺和风格变化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差异,而且不少宋钱背刻花磨平的工艺和上面所发的开元是一样或非常接近的(包括宝源的那枚乾元)。以上个人观点,让您见笑了。感谢兄的点评。目前大家通过一些外界有关唐代墓葬出土鎏金刻花钱的报导,使我们对唐早期‘短一元”为主的(开元通宝)刻花钱有了一些可寻的认识,它们之间似存在着某种可寻的规律。唐代刻花钱的“模糊区’似在于中唐或此以后,为什么这样认为?这是因为目前中唐或此以后特征的唐开元刻花钱(通过大量的实物发现),其纹饰、形式与早期开元钱并未存在明显的传呈性(唐早期埋葬刻花钱所表现的一些共性如鎏金、纹饰、钱体本身特点等,其‘统一”性, 笔者以为实际很可能是受当时一时间特殊的佛教思想影响,进而针对丧葬习俗的产物。否则这种唐早期刻花钱的已有“规律’应在中唐或此以后特征的唐时开元钱上有所表现,然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所以我认为,唐早、中期开元刻花钱因传统观念、所用场合的不同,其特征未必会“一样或非常接近”。当然本帖中所录的开元类刻花钱,其纹饰某些未必都是唐时所刻,这一点是我赞成的。同属个人观点,说错莫见笑!同时再次感谢兄的参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