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48.5mm,厚度2.8mm 国人崇尚风水堪舆,举凡住屋格局、坐向皆有一定格式。居民遇有疾病灾祸,往往归因于屋宅相冲之说,为挡煞制冲,祈求住宅平安,各式镇宅辟邪的器物、图腾应运而生,这些主动有趣的辟邪物俗称「厌胜物」,又称为「辟邪物」、「禳镇物」、「镇物」,辟邪的意义乃是指辟除邪恶,具有积极与主动的态度。「厌胜」一辞最早出于《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的记载:「因巫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指的是一种武术行为,后来则被引用在民间信仰上,转化为对禁忌事物的克制方法。宋李石的《续博物志》中记载:陶隐居云:「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鸡白犬,可以辟邪。」五毒为虎、守宫、蜘蛛、蛇、蟾蜍五物,端午节前后,我国南方普遍气温升高,病毒病菌等各种微生物开始繁衍,是初夏常见病多发病的季节,因而流传着“驱五毒”的习俗。人们用种种办法避邪除瘟,找出一些物品作为护身符,以维护生活的安定。我国有许多地方在端午节时,用艾编成虎状或者用彩纸剪成虎再贴上艾叶挂在门上,用来驱毒避邪。后来历代文人都在作品中提及“艾虎”,王沂公写道:“钗头艾虎避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刘克庄写道:“儿女纷纷夸结束,新祥钗符悬艾虎。”庄景写道:“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箫鼓。”除此之外,人们还给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枕虎头枕,大人们还要在小孩头上用雄黄酒画上王字,借虎以避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31 22:21:4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