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查看 3477 | 回复 16

    [讨论] 汾河流域的夏商货币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搜藏天下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21-04-10
    1楼 发表于2017-05-08 22:40:20

    圆金、连珠钱、环钱系列钱币曾在以古平阳陶寺为中心的汾河流域等地区流通

    夏商时期究竟有无货币?笔者依据多年考证认为,夏商时期不但有货币,而且币制相当完备,除已发现的夏朝10种庤币外,夏末商初还发现22枚圆金(圆形贝铢钱)、连珠钱和以钱为单位的环钱。

    离线 搜藏天下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21-04-10
    2楼 发表于2017-05-08 22:41:28

    《纪原》谓始于帝尧遭大水而铸钱,伏义氏聚天下之铜以铸币,帝尧时期就有日中为市,交易市场已成规模,除以物易物外,货币中间物已成为固定模式,离不开货币了。发展到夏商时期的千年之间,货币用金(铜)的各种币形已相对完善固定,由此推断圆金、连珠钱、环钱应属于夏末、商初的钱币,这三种系列的钱币流通范围当在以华夏第一都“中国”平阳陶寺为中心的汾河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北到晋阳,南到安邑、陕西,东到河南、山东一带。

    离线 搜藏天下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21-04-10
    3楼 发表于2017-05-08 22:45:00

    夏商时期货币的计量单位是以铢、两、钱、朋、寽、缓、环、斤、镒等名称来计算的。已知的1斤=20两,1镒=10斤,1两=24铢,1斤=16两,1斤=250克,1两=15.6克,1铢=0.65克,1镒=315克,2贝为朋。陈仁涛的《泉文书体变迁概述》记载:“缓者率也,一率十一铢二十五分铢之十三也,百缓为三斤,寽即缓也,半两为均,十均为环,环重六两大半两。”

    夏末商初发现的22枚圆金币为当朝阶段的流通货币,主要有8个系列、22个品种。

    一是麻纹环钱,青铜铸造,椭圆形,环身饰麻纹,边高0.4厘米,内径长0.7厘米,内径宽0.4厘米,直径1.5厘米,重1.5克,合2.3铢,0.1两,即当时的一钱半。

    二是元宝形环钱,青铜铸造,元宝椭圆形,长1.5厘米,宽0.8厘米,内孔宽0.5厘米,重1克,合1.538铢,0.067两,即当时的一钱钱。

    三是鎏金圆钱,亦称圆金钱,青铜鎏金,背凹有一横条直连,便于穿绳系带,形状由天然贝演化而来,直径1.5厘米,高0.5厘米,重2.8克,合4.3铢,0.187两,即当时的三钱钱。

    四是圆形贝铢钱,亦称圆金,发现的圆金共有7枚,且大小重量不一,均为青铜铸造,呈圆凸型背凹,除1枚背面为横竖交叉十字道外,另外6枚背面均铸一横条直连,它们是由贝币、贝玉演化而来的。其中1枚圆金中面值最大的货币属当时的一两货币。

    五是圆形贝二连珠钱,亦称圆金一朋。发现的二连珠钱有大小两种,小钱连体直径3.3厘米,分片直径1.5厘米,重3.2克,合4.9铢,0.214两,背面有连体横条相连。大钱连体直径4.3厘米,宽2.3厘米,重7.3克,合11.23铢,0.4894两,背面也是连体横条相连,这两种钱都是双贝。

    按崔憬易损注云:“双贝曰朋”《汉书食货志》注苏林记载:“两贝为朋,贝玉五枚为一系,合二为一玨,玨若一朋。”形象字如-、=、U等形,皆贝字也,故此两种圆形贝二连珠钱可定为圆金一朋。

    从重量上分析,本人认为圆形贝连珠钱是夏末至商前期250年内的货币,圆形贝二连珠钱应是商朝后期250年内流通的货币。

    六是椭圆形贝四连珠钱,青铜质,背平,连体直径6.3厘米,宽0.5厘米,重10.8克,合13.6铢,0.723两。从其形状上来分析,左首五个熔点标志,中间四贝币并连,右首四个熔点标示象征此币系王朝铸造发行,九州四海通用,在夏商时期可能顶两朋的价值使用。

    七是圆形贝三连珠钱,发现的三连珠钱共有7枚,都为青铜质,其中5枚背面都有横条相连,另2枚背面则为光背平面。7枚三连珠钱总重量为24.3克,平均每枚重量为3.47克,总铢数为37.374铢,平均每枚铢数为5.4铢。从重量上分析,与圆形贝二连珠钱相权2枚顶其1枚,由此可推断,二连珠钱是一朋,三连珠钱就是一系;依据汉书食货志推断,两系为一玨,玨就若一朋,即2个三连珠钱为一朋。

    八是鸟形贝六连珠钱,青铜质,从正面看如双鸟并立,工艺较美观,曲线流畅,背面平,由两个贝型三联铢钱上下两横道并肩相连,高3.3厘米,连体宽2.2厘米,重4.1克,合6.3铢,3.8两。

    从鸟形分析,商族的族徽是鸟,此币属商代货币无疑。从形体上来看,像汉书上提到的“玨”字,由二系组成合并为一玨,若一朋,此钱属商代中晚期的货币。

    郭沫若先生和范文澜先生曾断定过,神农氏用石头做兵,黄帝用玉做兵,夏商用铜做兵,战国以铁做兵。可以断定从青铜时代开始,不管青铜块、斧、庤币、圆金、连铢钱、环钱以何种形式出现,青铜都是主导货币材料,玉是上币材料,海贝只能是人们用于珍藏、装饰和陪葬的物品。

    圆金、连珠钱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巨大、意义深远,圆金以贝的形式出现,背面横条除方便穿系外,主要代表平衡物与物的价值尺度,起着桥梁作用。它背面的象形文字与历史文献呈现的字形一致,(-)即贝字,所以说圆金这种式样的货币也叫贝朋,在重量上和年代上区分,不外乎有大朋、小朋、半朋之说,确论有待商榷。

    连珠钱的形式更为明显,先民铸造连珠钱,喻意是璧合珠联。璧、珠、玉,上古就是作为钱币使用的,把它们合铸在一起成为连珠钱,习俗上是平衡宝物与宝物的价值,在造型上既体现了贝、珠的原型,又相连成系、成朋,真正成了商贾和平民市场交易的重要货币。

    虞书金作赎刑(金指铜),尚书吕刑其罚百缓,百缓为三斤也,三百八十四铢为斤,则三斤为一千一百五十二铢,按一铢0.65克算,计748.8克,合当今1.4976市斤,可见夏商时期铜价何等珍贵。商朝法律规定死刑的罚金要百缓,更加证明在夏商时期青铜货币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郑秋生 文/图

    离线 搜藏天下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21-04-10
    4楼 发表于2017-05-08 22:49:32

    夏末商初的诸侯国有3000余国,尤以夏国最强盛。当时,汾河流域商贾云集最多,铸造和使用青铜币的时间也最早。1971年11月在山西保德县一座殷代晚期墓了近似海贝形状的铜币109枚,海贝12枚,说明铜贝在夏商时期已是主要流通货币,海贝则是作为装饰品和殉葬品使用的。

    离线 搜藏天下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21-04-10
    5楼 发表于2017-05-08 22:50:15

    货币形式在夏末商初已完全贝化为圆金、连珠钱和环钱,千年之内形式变化不大,只是在称量上随着物价的波动而变化。有些货币大小基本上能相权,有些货币则在一定区域内相权,主要原因是不能统一,各诸侯国、商贾都有自己的金(铜)铺匠炉,都能铸造钱币和兵器,当时除皇家九府、九职造的钱币比较正规外,各国的造币样式基本一样,只在质量上有差异,因此就出现了大连珠钱、小连珠钱、多连珠钱、大圆金、中圆金、小圆金、大朋、小朋等不同钱币。各国商贾交易中还是以重量来权衡的。如1976年陕西临潼西周墓中发现1件直径20厘米的铜饼;1971年河南北傜西周墓中4件小铜块;1961年湖南宁乡大小相同的224件夏商资斧。著名钱币学家丁福宝说:“周景王之前,其实轻重大小有不同,岂有谨守王朝之制数百年而不改者。此列国自铸钱之诸也。”

    离线 冷月清风
    四级发帖
    好评
    9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07
    最后登录
    2022-07-18
    6楼 发表于2017-05-08 23:01:54

    怎么啥啥都当货币了....

    2019-03-16 转正

    离线 西斯
    实名认证
    好评
    2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15-10-10
    最后登录
    2025-04-11
    7楼 发表于2017-05-08 23:23:43

    看了一遍,这些收藏,显然是花了功夫收集和整理了,佩服

    看到您文中提到“本人认为圆形贝连珠钱是夏末至商前期250年内的货币,圆形贝二连珠钱应是商朝后期250年内流通的货币” 除了认为之外,是否对于断代有证据?青铜的器物,保存环境不同,锈蚀程度差异很大,如何可以得出“上古环币”不是战国乃至更后期的辅首所衔铜环?或者是明清柜橱上的拉手?  其中铜贝是被广泛承认的金属铸币始祖,罄币、鱼币都有争议,图7、图8跟一些盔甲片外形有雷同之处,如何确认这器物的年代超过空首布?
    钱币跟许多器物一样,都有一个逐步进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小、单重、制作成本、携行性都会一步一步改进提高,秦半两就是这种进化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很难让我相信夏朝就有了大小适中,还带有便携穿孔的币,然后春秋时期还会倒退到空首大布阶段。咱们喜爱和收藏钱币,但也不是所见都该归类于钱币啊。

    2021-10-09 转正
    离线 antiquecoins
    二级发帖
    好评
    1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2-21
    最后登录
    2024-03-11
    8楼 发表于2017-05-09 03:51:20

    铜圈圈是上古窗帘环

    离线 晋龙藏
    二级发帖
    好评
    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0-07-08
    最后登录
    2023-06-26
    9楼 发表于2017-05-09 08:24:21

    罄币、鱼币还有什么戈币。。
    咱的智商不够。。
    理解不了现代人的智慧~\(≧▽≦)/~啦啦啦。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