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实录》卷四中记载:工部覆,南京监督铸钱主事荆之琦言,帝王御极纪元,必有一代制钱通行海内,先帝虽在位未久,而泰昌年号既以播告天下,宜从此伊始至天启元年,两京各处鼓铸,俱造泰昌通宝一年,次年方以天启通宝接铸。情理寔为允惬,惟是南北各异,价料悬殊,故在南应从南议,以百文为一钱;在北应从北宜,以六十三文为一钱。而又严私铸之禁,极制造之工,务令一王之规制,真足新天下之耳目。上是之。

从中可以看出泰昌通宝补铸一年,与天启通宝共同流通,又说明了南北制钱的重量差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存的泰昌通宝钱大小规制不一,是因为北重南轻之故。
另外《明熹宗实录》卷二中记载,丁酉,工部制完泰昌通宝钱二百万文,命内府司钥库收贮,另将五十万发山陵,给赏工匠员役。丁酉是指丁酉月,即天干为辛的年份,白露和寒露之间的月份。(这里特指辛酉年,1621年)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1621年9月到10月间是铸造泰昌通宝的时间。
上面有的朋友说几个月时间,其实是指泰昌元年是几个月的时间,从1620年八月一直到1620年底,之前为万历四十八年,1621年为天启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