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 转到
    查看 1897 | 回复 18

    [欣赏] 大唐通宝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泉水一方
    实名认证
    好评
    148
    差评
    1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6-20
    最后登录
    2024-06-25
    10楼 发表于2016-09-28 14:37:06

    欣赏。

    多次发布伪品,与此会员交易必须使用安支。2020-6-30
    /show-14417752.html
    /show-14428156.html
    /show-14370854.html
    离线 稻香斋
    实名认证
    好评
    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6-04
    最后登录
    2023-08-23
    11楼 发表于2016-09-29 13:21:23
    昌江泉痴:
    可惜有些残破啊

    是的 可惜

    身份已验证:刘长抒 重庆涪陵

    离线 豫泉行者
    实名认证
    好评
    689
    差评
    3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10-23
    最后登录
    2024-06-25
    12楼 发表于2016-09-29 14:47:35

    首见。

    2022-05-28 转正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4-21
    最后登录
    2021-06-07
    13楼 发表于2016-09-30 16:13:04

    学习。。。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24
    14楼 发表于2016-09-30 16:59:25

    北宋淳化元宝(990年)以后才开始有行书。大唐通宝如果是南唐钱的话,应在956年。提前了34年。
    没见过,学习。

    — 此帖于 2016-09-30 16:59:41 被 kensir117 编辑过 —
    离线 稻香斋
    实名认证
    好评
    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6-04
    最后登录
    2023-08-23
    15楼 发表于2016-09-30 17:44:15
    kensir117:
    北宋淳化元宝(990年)以后才开始有行书。大唐通宝如果是南唐钱的话,应在956年。提前了34年。
    没见过,学习。

    以韵取胜——东晋行书: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后人常把晋书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足见晋代书法的高度。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山东琅琊(临沂)人。曾任秘书郎、右军将军和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学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师从卫夫人,学习正楷;第二个阶段,师从王廉,学习正楷和行书;第三个阶段,学习钟繇、张芝书法。王羲之书法楷、行、草三体俱精,但成就最大的是行书。据史载,他的书法作品有400余件,但没有一件留传。今天所能看到的王羲之的作品都是后人的摹本。
    秀壮并存——唐代行书:唐代行书由两个系统组成。一个系统是王羲之书风,以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和柳公权为代表,他们结合“尚法”,创作着规范化的书法作品。另一个系统是颜真卿、李北海书风,走的是一条创新求变的道路。二王书风在唐代表现最甚。唐代建立后,唐太宗李世民重视书法,并且极力推崇王羲之。他对王羲之书法的提倡主要表现在:第一,亲自为王羲之写传。第二,广泛搜罗王羲之书法,派书家鉴定真伪,对真迹响拓临摹,然后把临摹品分赐朝中大臣。今天所能见到的《兰亭序》摹本就有冯承素摹本、褚遂良摹本、欧阳询摹本等多种。第三,撰《圣教序》,由怀仁汇集王羲之字迹,摹刻上石,这就是著名的《集王圣教序》帖。《集王圣教序》可谓是集字帖之祖。第四,以一手飘逸的具有王羲之书法体格的行书,留下了《晋祠铭》和《温泉铭》,这对推广王羲之书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因为李世民以帝王之力提倡王羲之书法,所以,唐代掀起了一股研究王羲之书法的热潮,也形成了以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陆柬之、柳公权为代表的王羲之书风的行书书家群。
    承上启下——五代(十国)行书:书法发展到唐代,字体演变的任务已告完成。因此,有人将书法史分为两个阶段:唐前和唐后。唐前是寻找书法规律的时代,唐后是学习晋唐书法,摆脱晋唐书法的时代。五代十国是一个紧随唐代的朝代,它历时54年的短暂历史使五代书家难以有大的成就,但五代书法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作为唐代书法与宋代书法的桥梁,既是前代书风的总结,又是后代书风的先声。杨凝式(873—954年),字景度,号虚白,别署希维居士,陕西华阴人。官至太子太保,人称杨少师。又因其佯狂,被称为“杨疯子”。他的行书受二王、颜真卿、欧阳询书法的影响。行楷《韭花帖》字态、体态整洁秀雅,二王精髓毕现,魏晋风神十足。行草《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深得颜真卿《祭侄稿》和《争坐位帖》笔意,线条圆转,字行茂密。
    尚意为先——宋代行书:行书为动态书体,挥洒起来比楷书随意,因而也更能抒发书家的情性。行书的这种抒情达性也正好暗合了宋代书家的身份构成。宋书尚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其一是重文轻武的政策;其二是宋太宗淳化年间的《淳化阁帖》。《淳化阁帖》不包括碑,汇编在内的都是前人的书翰、尺牍。它共由十卷组成,二王书法在十卷中占去了一半,而二王书法大多为行草。这就为宋代书法家提供了习书的范本,也突出了二王书法在《淳化阁帖》中的重要性。楷书在宋代遭到了冷落,而行书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宋代书家的成就也就表现在行书的创新上。代表书家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史称“宋四家”。

    身份已验证:刘长抒 重庆涪陵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24
    16楼 发表于2016-09-30 17:58:26
    kensir117:
    北宋淳化元宝(990年)以后才开始有行书。大唐通宝如果是南唐钱的话,应在956年。提前了34年。
    没见过,学习。

    少说几个字,是北宋淳化元宝以后才开始在钱币中出现行书。不是说行书从北宋才开始出现。:)

    一级发帖
    好评
    3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9-05
    最后登录
    2024-06-21
    17楼 发表于2016-09-30 19:54:28

    学习

    离线 稻香斋
    实名认证
    好评
    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6-04
    最后登录
    2023-08-23
    18楼 发表于2016-09-30 23:26:55
    kensir117:

    少说几个字,是北宋淳化元宝以后才开始在钱币中出现行书。不是说行书从北宋才开始出现。:)

    说到点子上了 赞!

    身份已验证:刘长抒 重庆涪陵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