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传统定义的羊脂白玉,是一种对极品和田玉的比喻手法。因为每一块和田玉的颜色和温润程度都不尽相同,所以,羊脂白玉不可能被一个固定化的标准来品鉴。目前,很多收藏者一味追求“白”的羊脂玉,而且觉得越白越好,这显然是对羊脂白玉一种错误的认知方式。这里想告诉大家的是,羊脂白玉并不是越“白”越好!
众所周知,羊脂白玉是和田玉中的宝石级材料,也是白玉中色白质优的珍品。自古以来,对于羊脂白玉的命名,有这样几句话:温润坚密、莹透纯净、洁白无瑕、如同凝脂,故得此名。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羊脂玉的“白”和价格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羊脂白本来就不是纯白色,是一种泛着油脂光泽的白,同时也会若有若无的透出些许黄色;质地稍微差一点的,会从白色中透出丝丝浅灰色。所以,向“白”看齐的做法,完全是对羊脂白玉的误解。
其实,在很久以前,并没有羊脂白玉的叫法,当时只是将此称之为“羊脂玉”,其中的“白”字,是后人凭借主观印象给加进去的。因为过分对颜色的看重,反倒扭曲了白玉收藏者的观念。
由于每个人对颜色的感官标准不尽相同,所以对“白”的区分界限也不够清晰。比如说故宫博物馆中,收藏着一款颜色纯白的和田玉,可以专家经过精密鉴定后,却把其归为“青玉”;而一块泛着青色的古玉,却又被划到了白玉的行列。所以,羊脂白玉并不是越白越珍贵,反倒是它的质地决定着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