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的去想:
再次学习。感觉您的观点很有新意!不过“一珠”作何解释?珠是上币,有没有可能是表示贵重的虚意词?如果是纪念币的话。
史记.平准书载:及至秦,中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由此可见:珠玉在战国晚期并非是什么“上币”,实际上,珠玉,龟贝,银锡在战国晚期基本已经退出货币范畴了,取而代之的是黄金和青铜铸币,就珠重一两钱来说,这里的“珠”是指“圆钱”,“圜钱”的意思,类似于魏国圜钱:“桼圜一釿”,意思就是魏国桼地所铸的圜钱一釿,魏国一釿就相当于秦国的一两,珠重一两钱:就是指一枚圜钱重一两的意思,后面的“十二”和“十四”本人推证是秦献公的纪年,理由如上面帖子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