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查看 9829 | 回复 57

    [讨论] 半两钱起源与秦钱制变更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寂睿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9-01
    最后登录
    2022-01-30
    30楼 发表于2015-05-20 12:28:51

    铢重或许不是货币。

    离线 北山
    实名认证
    好评
    2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0-24
    最后登录
    2024-03-24
    31楼 发表于2015-08-30 11:00:54

    请教:秦慧文王二年初行钱,前366年,《史记》已证明初行钱为半两,周王祝贺,重如其文,二等币,重十二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市斤,半两=500/16/24=1.3*12=15.6克,也就是说15.6克左右的半两应为秦慧文王时期半两,按您的论述的秦慧文王时期的半两重能有15.6克嘛,只是请教莫见笑

    离线 小立云馆
    普通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08-30
    最后登录
    2021-04-12
    32楼 发表于2015-08-30 15:43:09

    学校

    实名认证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12-01
    最后登录
    2024-05-02
    33楼 发表于2015-08-31 15:10:49

    时隔一年多,试问,”铢重类“钱,一般常见的其形制都较为规矩,若为秦国早期货币,且在半两钱之前,为何所谓之”早期半两钱“其形制却不似“铢重类”而是风格原始、粗犷遒劲?【借图】说明,观此类钱,似乎多有隐郭,钱穿均圆,或为规类工具所制范;茬口低于钱体,则更是制范的工艺进步。


    再【借图】说明,此范仍属“分流直铸式钱范”,而其已有肩,对比陕西凤翔县东社村无肩半两铜范与陕西岐山县亢家村的两方有肩半两铜范,似乎其工艺与后者更为相似,茬口道较之更为窄下,更显工艺之进步。

    — 此帖于 2015-08-31 15:11:34 被 番茄沙司1009 编辑过 —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12-11-14
    最后登录
    2022-02-15
    34楼 发表于2015-08-31 16:01:01
    北山:
    请教:秦慧文王二年初行钱,前366年,《史记》已证明初行钱为半两,周王祝贺,重如其文,二等币,重十二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市斤,半两=500/16/24=1.3*12=15.6克,也就是说15.6克左右的半两应为秦慧文王时期半两,按您的论述的秦慧文王时期的半两重能有15.6克嘛,只是请教莫见笑

    根据我对秦汉青铜古今质量折算率的研究,秦汉一斤青铜质量相当于今天的250克,1铢相当今0.65克(在我发表的《秦汉青铜古今折算率》一文中,还分为干率0.65克与湿率0.65克。),半两相当今天7.8克。你没有注意到,秦汉与当今质量的差异!

    身份证已确认:王泰初  西安市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12-11-14
    最后登录
    2022-02-15
    35楼 发表于2015-08-31 16:06:52
    北山:
    请教:秦慧文王二年初行钱,前366年,《史记》已证明初行钱为半两,周王祝贺,重如其文,二等币,重十二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市斤,半两=500/16/24=1.3*12=15.6克,也就是说15.6克左右的半两应为秦慧文王时期半两,按您的论述的秦慧文王时期的半两重能有15.6克嘛,只是请教莫见笑

    纠正一下:湿率为0.67克前将干湿率均写成0.65克。

    身份证已确认:王泰初  西安市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12-11-14
    最后登录
    2022-02-15
    36楼 发表于2015-08-31 16:27:21
    番茄沙司1009:
    时隔一年多,试问,”铢重类“钱,一般常见的其形制都较为规矩,若为秦国早期货币,且在半两钱之前,为何所谓之”早期半两钱“其形制却不似“铢重类”而是风格原始、粗犷遒劲?【借图】说明,观此类钱,似乎多有隐郭,钱穿均圆,或为规类工具所制范;茬口低于钱体,则更是制范的工艺进步。


    再【借图】说明,此范仍属“分流直铸式钱范”,而其已有肩,对比陕西凤翔县东社村无肩半两铜范与陕西岐山县亢家村的两方有肩半两...

    问题提得好。
    你发的重一两铜范与陕西东社村、岐山发现的战国半两铜范均系铲形同型制官制钱范,官铸铜范制作自然规整,也正好说明两种铜范相距年代不远。条件差的封国与郡国用泥范自铸就会出现铸工差的铸币这与时间不矛盾。

    身份证已确认:王泰初  西安市

    普通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08-31
    最后登录
    2021-04-12
    37楼 发表于2015-08-31 17:03:39

    路过

    离线 直角一生
    初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10-08
    最后登录
    2023-11-20
    38楼 发表于2016-01-23 09:58:00

    感谢您的指导,您的帖子系统而完整,有图有依据,逻辑合乎情理。愚对“珠重”環钱也是一直很迷惑的,目前通行的读法感觉都意犹未尽,愚想秦始皇帝以前的度量衡并不是十分严谨的,所以不能完全用现在的尺度去衡量,而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也决定了铸造过程中做不到今天货币重量那么一致。关于读法愚有一个猜测,如果“两”通“量”,读作重量十二珠。也许是行得通的,因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应该有一个前期的结实的基础,并且有一个非统一不可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驱策。不知这个观点有合理性否还望指导!

    离线 直角一生
    初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10-08
    最后登录
    2023-11-20
    39楼 发表于2016-01-23 11:33:31

    两的释义
    〈动〉
    (1) 等同;比并 [equal]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