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4419
主题
162496
帖子
21.1万
积分
直径3.17厚0.16厘米,重9.6克 1月8日 泌阳县地方顽固势力代表人物王友梅勾结宛属13县联防主任别廷芳,派民团吴定远部千余人,乘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到信阳剿匪之机,突然袭击豫南特委机关和独立团团部所在地邓庄铺及焦竹园,抢走了河南民军司令张钫送给独立团的部分军服。留守的少先队和新兵连及部分警卫人员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奋勇还击,掩护特委和团部工作人员安全撤退。翌日,王国华带领部分部队赶回,并组织当地的抗日自卫队,于邓庄铺东、北两个方向布防,以监视敌人。第三天,吴团分兵向东北两个方向进攻,遂发生激战,敌败退邓庄铺。傍晚,周骏鸣带独立团主力赶回,在邓庄铺外围布阵,对吴团形成包围之势之后,根据中共中央团结抗日的精神,经过政治攻势,我方主动让出西路,吴团趁天黑狼狈逃回泌阳县城。1月13日,特委机关和独立团团部迁入确山县竹沟镇。 1月初 刘子厚自开封来信,通知郭以青到省委汇报工作。郭到汴后,向省委书记朱理治、宣传部长刘子久、青年部长吴祖贻汇报了工作。汇报后朱理治指示将中共南阳特支改建为中共南阳中心县委,并指定郭以青负责南阳党的工作。郭回宛后,即以中心县委的名义进行工作,但未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心县委。3月,省委为了加强对南阳党的工作领导,派省委委员刘文驻南阳指导工作。 1月 名流学者徐旭生约开明人士刘莪青同回故乡唐河,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受到唐河地下党组织的积极支持。2月,徐倡导开办了唐河县抗日救亡游击干部训练班,对唐河县抗日救亡工作影响很大。后来,由于国民党唐河县县长的破坏,徐旭生先生愤然离开唐河。 1月11日 中共豫南特委直接领导的中共唐东区委,在唐泌交界的涧岭店一带聚集一批进步青年,准备奔赴竹沟,但消息泄漏,被国民党驻南阳特派员王友梅派武装袭击,使这次行动的组织者黄锡武被杀害。2月,唐东区委书记刘中兴根据王国华的指示,乔扮为国民党陈州专员刘莪青的侄子,带领一批党员和进步青年智闯唐泌边境的国民党关卡,抵达竹沟,加入了八团队留守处的武装序列。 1月底 为加强对南召自治派的统战工作,南阳特支特派袁宝华回南召工作。不久袁宝华被安排在县联防处任政训处副主任。 2月 经过我党的统战工作,八团队于邓庄铺收编了在桐柏、泌阳、确山边境活动的土匪队伍段永祥、安可祥团千余人,以后分别于竹沟和信阳邢集将其整编为八团队的二营和三营。 2月 现代中学在南召县李青店开办。现代中学原为天津《大公报》驻豫记者、开明人士张了且先生在汴开办的私立中学。1937年冬,张避难南召。此时,南召党组织政准备以合法名义开办一所学校来培养抗日青年。经袁峻峰与张洽谈后,张同意由李焕生、党及辰(现名王静之)、王锡璋(均为中共党员)等接办现代中学,张任校长。课程依照延安抗大科目而设,即:政治经济学、大众哲学、游击战术与统一战线理论。学校除正常学习之外,还上山演习,下乡宣传,给李青店镇带来一派生机。 2月 以中共唐河源潭支部为基础,成立了唐河区委,潘士奇任书记。同月,方城区委亦成立,李柏任书记。 2月 河南省委拟将机关迁至南阳,派省委秘书栗在山带领机关工作人员苏菲、马沂等人由开封抵达南阳。后因情况变化,省委机关仍暂设开封,栗在山等一行于2月底离宛。 2月 根据回乡探亲的武汉新知书店经理陈少景的倡议,宛属平津同学会联系一些进步知识分子,集资开办了武汉新知书店南阳分店,葛季武任经理。书店设于城内张剑工的临街住房中。书店成立后,经营了大量的革命书籍和报刊杂志。如《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大时代人物》等。同时,这里也成了南阳特支的一个秘密联络点。同年秋,因武汉新知书店不再设分店,该店改为南阳新生书店。 3月上旬 李柏、陈少景等人,作为南阳代表赴武汉参加中国学联代表会议。会议的主要精神是:(一)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分裂:(二)发动青年学生拥护抗日主张,反对妥协投降;(三)利用各种活动方式,团结进步师生,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3月 南阳抗日救亡活动达到高潮。18日,以宛属平津同学会的名义,由郭以青亲自主持,在南阳城内实验小学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集会,开封北仓女中、南阳五中、宛中、实验小学、崇正小学等校师生参加了大会。 3月 镇平区委派党员王国模(王云枫)和韩新华赴武汉参加全国抗日青年救国团第二次代表大会。4月,王回县后,镇平党组织经过筹备,于镇平城内孔庙召开了中国抗日青年救国团镇平分团成立大会,推举王扶山为名誉团长,王国模为团长。之后,还成立了“长老团”、“妇女团”、“回民救国会”、“儿童团”等。5月,中国抗日青年救国团总团部组织部副部长刘玉柱巡视了镇平。 3月 为适应党组织迅速发展的需要,镇平区委改建为镇平中心区委,杨德成任书记,王严身任组织委员,周汉岑任宣传委员,交通员为侯遂生。4月,镇平中心区委扩建为县委,领导成员未变,并兼管内乡、淅川两县党的工作。7月,周子凡任县委宣传部长,周汉岑改任统战部长。 3月 南召中心区委正式成立,书记胡子云,组织委员王林(王凤举),宣传委员党及辰,委员袁宝华、傅真如。至6月,中共组织在南召同自治派的统战局面基本形成。为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形势,进一步开展党的工作,由袁宝华提议,征得李益闻同意,建立了一个对上保密,对下公开的掌握全县军、政、财、文大权的南召县工作委员会,李益闻任主任。在全体委员中共产党员约占三分之一。该组织成立后,国民党在南召的地方政权机构基本失去作用,这对党在南召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4月,鉴于李益闻对共产党态度诚恳,为了进一步争取他,郭以青以南阳地区党组织负责人的身分同李益闻面谈,向李表示党对他的信任和重视。李益闻深受感动,表示愿意合作,从而加快了南召党的工作的开展。 3月 泌阳县委书记郭同昌去延安学习,高子扬任书记。此时,冯景禹任组织部长,杨协功任宣传部长。隶属豫南特委领导。县委在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日前线的新四军输送兵员、筹集粮秣和枪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翌年1月,豫南特委改为竹沟地委,派李辉到泌阳任县委书记,苏天广、马立言分别任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 4月 郭以青以平津同学会的名义,派同学会骨干王文英、巴方、杨明节、靳鲁雨等人到南阳县青台镇进行救亡宣传和组建武装的工作。他们发动群众,建立了抗日联合会。到当年8月,联合会发展会员2000余人,拥有***200余支。 5月 豫南特委派王从善、邓登安、张志发从竹沟返回新野,恢复党的组织。同月,中共新野县工作委员会成立,王从善任书记,王学德为组织委员,邓登安为宣传委员,交通员张志发。会议确定王集、胡李堰、樊集为恢复工作的重点地区。 5月 河南省委通过对国民党一战区政训处的统战工作,派共产党员陈达、庄湘、杨锡存等,以第一战区农民运动指导处桐柏工作队的名义进驻桐柏平氏。其任务是宣传抗日,组织民众,为党的抗日武装输送兵员。该工作队到平氏后,组建抗敌后援会,举办抗日青年武装训练班,并在其中秘密发展了一批民先队员,培养了一大批抗日青年。至当年冬,先后向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输送120余名青年。 5月 内乡区委于赤眉小学成立。毕德林(毕欣生)任书记,李朋林(李荫堂)为组织委员,李军泗为宣传委员。该区委由镇平县委领导,辖马山口支部和西峡口分区委。10月,内乡区委改建为内乡中心区委,马伴水任书记,组织委员毕德林,宣传委员李军泗,委员杨鹏程、秦子纯。机关设赤眉镇小学。 6月初 由省委委员刘文主持,在唐河县源潭镇召开会议,正式成立南阳中心县委,郭以青任书记,委员有袁宝华、杨德成、葛季武、王晓舟、李柏等,交通员王林。县委机关设在南阳复兴中学。会后,刘文因病回省委。 6月上旬 豫南特委巡视员李炳之巡视南阳,并向南阳中心县委传达了特委的指示:南阳中心县委需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所辖的县级组织亦需建立相应的青年工作部门。 6月 省委派王阑西作为省委代表到豫南指导工作。其主要任务是:(一)抓好军队和地方上的统战工作;(二)抓好豫西南地下党的工作;(三)争取尽早在南阳复刊省委主办的《风雨》周刊。后因战事紧张,印刷厂在南阳难以建就,故《风雨》周刊未能恢复。但王对驻南阳的国民党第十三军军长张轸的统战工作取得了成功,同张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若日军侵犯鄂中和南阳一线时,张部即与我方联合抗日。张还慨然应允,支援竹沟抗日武装一批枪支***。 6月 镇平自治派中的反共人物李洪五和从山东逃到镇平的乡村建设派代表人物梁仲华等相勾结,大肆散布失败主义情绪和“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等滥调。镇平县委为了反击这股逆流,以党控制的抗敌后援会和青年救国团的名义,组织各大、中、小学的师生和机关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出壁报,写评论,猛烈抨击梁仲华的逃跑主义行为,造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迫使王金声撤销了李洪五经济建设促进委员会指导主任的职务,梁仲华一伙被迫离开镇平。 6月 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留守处医院和伤病员休养所于桐柏县回龙寺龙窝开办。工作人员50余人,并举办了医训班。林士存、李晓白、钟毓先后为医院负责人,赵楚国为休养所政治指导员。 6月 豫南特委统战部长刘子厚先后到唐河、南阳、镇平等地做统战工作。一次,在唐河县城,恰遇泌阳县的王友梅,刘即与其进行有关联合抗日事宜的谈判。开始,王很蛮横,要我退出竹沟,否则将与我方摩擦不断,致使谈判陷入僵局。其时,适逢返乡宣传抗日的徐旭生先生在县城活动,徐主动找王友梅交谈。王迫于徐氏之声望和当时抗日形势,态度有所转变。之后,王友梅用其专用轿车将刘子厚请到泌阳其庄园中继续谈判。最后,王归还了所部袭击邓庄铺时抢走的部分军装和物资,并支援八团队留守处一部分粮秣。同月,鉴于王友梅对共产党的态度有所转变,征得王的同意,于泌阳县官庄联合举办了泌阳战时青年工作团训练班,由王友梅任团长,八团队留守处的周志坚、方毅、刘瑞恒、张国军等,分别担任军事、政治教官。刘贯一亦来此讲课。工作团共招收学员200余名。在两个月的训练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10月,被国民党地方当局勒令解散。之后,大部分学员参加了革命。 7月 河南省委统战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贯一携彭雪枫的亲笔信到南阳活动。刘首先做了南阳专员朱玖莹、镇平民团司令王金声的统战工作,他们表示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接着到内乡会见了别廷芳。通过宣传当时的抗日形势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别廷芳表示愿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并对其团队进攻邓庄铺一事表示歉意。此时,河南省委对宛西自治派的策略是:利用其与国民党的矛盾,争取其和我们合作抗日,防止其反共的倾向。 7月 郭以青到竹沟向豫南特委及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汇报工作。彭雪枫代表河南省委和长江局军委提出:若日军继续西进,我党的后方有可能向陕南、鄂北、川北交界地带转移,南阳党组织应根据这一形势向西发展,积极准备建立豫鄂陕边区根据地。并特嘱这是一项尤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彭还指出: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省委决定撤销南阳中心县委,改建为中共豫鄂陕工作委员会。郭回南阳后,即按此决定成立了豫鄂陕工委,郭以青任书记(后,李炳之任书记,郭以青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余致和任组织部长,委员有袁宝华、杨德成、葛季武,机关仍设在南阳城内。工委的辖区除唐河、桐柏划归豫南特委领导外,其它地方如旧。工委成立后,为执行“向西发展”的方针,决定首先着手恢复、健全各级党的组织,以加强对党的各项工作的领导;在党员的发展和组织建立上有计划地向豫鄂陕边界地区发展;同时,积极做好统战工作,为“向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大力发展抗日武装。 7月 由于“向西发展”工作方针的制定,镇平县委的工作更加繁重,遂改县委为中心县委,杨德成任书记,王严身任组织部长,周子凡任宣传部长,周汉辰为统战部长。8月,王锡璋调镇平中心县委任青年部长。机关仍设在县城乔氏祠街。同时,在豫鄂陕结合部的淅川县建立中共淅川区委,周尚杰任书记,王煜为委员,隶属镇平中心县委领导。 7月 划归豫南特委领导的桐柏、唐河两县,先后改中共信桐特区委为信桐县委,王祖宣任书记,姚孟兰为组织部长,张难为军事部长,蔡云生为民运青年部长,委员有吴仁甫、黄云樵。秋,调文敏生任书记,机关设在桐柏县榨楼,主要辖区是榨楼和信阳县尖山一带。改唐河县委为唐河工委,书记李隐之(李协民),委员有王晓舟、潘士奇、仝葆仁(仝俊杰)、曹月清。 7月 唐方泌交界地带的人民群众不堪忍受国民党政权的横征暴敛,数万群众以当地盛行的枪会组织黄绿学社为基础,自动聚结,掀起了一场震憾全国的抗粮抗捐斗争。7、8月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唐河县兴隆镇一带,泌阳县饶良周围,方城县陌陂附近的黄绿学社先后同唐河、泌阳、方城的民团爆发战斗,均获胜利,迫使国民党地方政权和武装与黄绿学社签订了保障农民群众安全,取消苛捐杂税的协议。但不久国民党南阳专员公署和上述三县县政府背信弃义,于9月至12月间,相继对上述三地的黄绿学社骨干和会众及进入黄绿学社中的共产党员进行逮捕和屠杀。 夏 南召县自治派在对民间武装进行整编和训练的过程中,余坪地霸王辅之拥兵自重,拒绝整编和交纳抗敌自卫团摊派的粮秣。南召党组织通过做自治派的工作,决定攻打余坪,打击王辅之的嚣张气焰。进攻之日,县抗敌自卫团武装800余人及现代中学的师生,在军训主任周杰邦及袁峻峰、胡子云的率领下,强攻余坪。王紧闭寨门,据险对抗。相峙数日后,李益闻请求别廷芳支援,别即派其排击炮连驰援。该连抵达余坪后,即行轰击,王辅之就范,献枪交粮,接受整编。这对南召封建势力打击甚大。 8月 南召县委通过对南召自治派的统战工作,决定除掉南召国民党复兴社头目蔡毓强。李益闻等以县抗敌自卫团司令部的名义,向别廷芳控告蔡组织迷信团体,反抗政府,图谋不轨的罪行。别派武装人员抵召,逮捕了蔡毓强,在押送南阳途经南草店时,将其枪决。这使南召顽固势力更为恐慌,一贯与共产党和自治派作对的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赵广心闻讯连夜逃离南召。 8月 在卢沟桥事变中奋起抗敌的国民党第七十七军由罗山进驻桐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派员与该军积极抗日、倾向共产党的副军长何基沣接洽,建议其从共产党基础甚好的该军军训团中抽出一部分武装,留驻桐柏,发展和巩固桐柏抗日根据地。何与军训团团长过家芳(中共党员)商议后,从军训团中抽出官兵250人,配给***50支,***5万发,重机枪3挺,掷弹筒2个,组建一支武装,定名为七十七军桐柏山区工作团(简称七七工作团),朱大鹏任团长,崔济民任副团长,刘湘泉任参谋长(均为中共党员)。团部初设桐柏县城,后移桐柏固县罗冲。在工作实施中,该团注意发展地方抗日武装,成立了桐柏抗日独立大队,由王光显任大队长,孔化任指导员,发展到600多人。 8月 开封扶轮小学孩子剧团到豫西南进行抗日宣传。该团团长宗克文,指导员谢翠辉(2人均为共产党员)。该团利用避难于南阳的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第二科科长谢逸如与谢翠辉的父女关系,先后在南阳、镇平、内乡、南召等地进行大量的宣传活动,直到1939年上半年,方奉命离宛,奔赴豫中抗日前线。此外,还有许多流动的救亡团体,如军委政治部战地服务团一大队;省立开封第五、七、九、十一等各小学战地服务团;教育部中小学教职员服务团等,也来南阳开展救亡宣传工作。 8月 经过党的统战工作,国民党泌阳县牛蹄区民团团长孙石率200余人脱离国民党,到竹沟加入八团队留守处武装序列。 8月 国民党当局由抗战伊始较为开明的政治倾向转向积极反共,消极抗日。蒋介石于武汉召见了由《扫荡报》记者原景信陪同前往的别廷芳。蒋介石对别以要职相委,予以拉拢。别回宛西后,在镇平逮捕了倾向共产党的进步人士王扶山,下令解散镇平青年救国团,停止举办青年夏令营。宛西,乃至整个豫西南的形势骤然逆转。中共豫鄂陕工委书记郭以青亲自和与别廷芳交谊甚深的李益闻交谈,请其出面斡旋。李欣然接受,亲赴内乡向别揭露蒋介石排斥异己,唆使别人互相残杀,自己坐收渔利的惯伎,规劝别廷芳切勿上当。别听后,反共气焰大有收敛。使豫西南恶化了形势得以缓解。 8月 中共豫鄂陕工委书记郭以青主持成立了中共南阳县委,书记葛季武,委员陈玉玺、李九龄、冯毓青。9月底撤销。 9月 为了加快南召县党的工作的开展,实现省委提出的“把南召县建立成为全省总根据地”的要求,豫鄂陕工委决定撤销南召中心区委,建立南召县委,胡子云任书记,王凤举任组织部长,袁宝华任统战部长,傅真如任军事部长。11月,增补青年委员李毓英,妇女委员曾婉兰。县委建立后,积极做好对自治派的统战工作,并利用举办全县联防队班长训练班,先后从中发展近300人入党,为发展和壮大革命武装创造了条件。 10月 豫鄂陕工委决定,将中共方城区委改建为中共方城县工作委员会。不久,又改为方城县委。安道平(安心义)任书记,牟子翰为组织部长,侯义方为青年部长,闻恩龙为交通员。县委工作的中心是壮大党的组织,掌握武装,着重开辟东部山区,准备建立抗日根据地。 10月 河南第六区国民抗敌自卫团司令部令方城、舞阳、叶县各抽一营常备武装组建自卫团第四团。中共方城县委抓住这一时机,通过社会关系,派共产党员谢慎斋、刘毅然、李启周等进入方城县常备营。谢慎斋任营长,刘毅然任书记官,李启周任第十二连连长。翌年3月,在常备营建立了党支部,先后由刘毅然、谢子瑞任书记。这时,该营上至营长,下到班长,大部分职务由共产党员担任,常备营基本上为共产党员所控制。 10月 豫南特委派方德鑫到七七工作团任政治部主任,负责主持该团党的工作。同时,成立了中共桐柏县委,方德鑫任书记,朱大鹏任副书记,委员崔济民、陈达、杨锡存。 10月 河南省战时教育工作促进团(简称战教团)摆脱国民党的纠缠到南阳,在南阳新知书店与豫鄂陕工委接上关系,受到热情接待和妥善安排。11月开赴信阳邢集,编入信阳挺进队。 冬初 镇平中心县委派王国模利用社会关系,进入驻防在泌阳的河南省第六区国民抗敌自卫军第二团,任团部书记。王进入该团后,对该团团长王金铎进行统战工作,取得成功。当年12月,一股4千余人的土匪有侵犯兵力空虚的竹沟镇的可能,八团队留守处向二团求援阻击。王金铎经过王国模的说服,下令全团出动,土匪闻讯避逃,保障了竹沟镇的安全。之后,二团来到竹沟,受到河南省委及八团队留守处陈少敏、王国华、刘贯一等领导人的盛情款待,并参观了八团队留守处的治军情况。 12月 豫鄂陕工委副书记郭以青和镇平中心县委青年部长王锡璋,参加了豫南省委成立会议和省委召开的青年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取消民先组织,将表现好的民先队员转为中共党员,其他转到公开的群众团体中去。省委领导还专门听取了郭以青和王锡璋关于豫西南学生工作的汇报,认真分析和研究了豫西南的形势和工作任务,决定将豫鄂陕工委改建为中共豫西南地委。同时,鉴于开封等地的学校大都集中在豫西南,学生工作相当繁重的情况,省委决定建立中共豫西南地委学生工作委员会,指定王锡璋任书记。王回到南阳后,即到镇平、内乡、淅川、南召等地巡视工作,将这些地方的绝大部分民先队员转为共产党员。自此,南阳一带的民先组织相继取消。
中级信誉(2014-1-9提升) 信誉较好(2015-5-29)125/51
袁宝华,1916年1月生,河南南召人。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大学文化。1934年至1937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参加一二九运动,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北京大学党支部宣传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1937年至1940年任河南开封及南阳平津同学会执委会委员,中共河南南阳中心县委委员,中共豫鄂陕边工委委员,中共南阳地委委员兼南召县委统战部部长。1940年至1945年,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任党支部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1945年至1949年任中共通鲁地委城市工作队队长,中共吉江省委干部科科长兼吉江建设学院院长,中共乾安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洮安县委书记,中共嫩江省委分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嫩江省委研究室副主任兼省委青委书记。1949年至1957年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计划处副处长、处长,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秘书长,重工业部钢铁局副局长、基本建设局局长。其间:1956年2月至12月任重工业部办公厅主任。1957年起任冶金工业部办公厅主任、部长助理。1956年至1960年9月任冶金工业部党组委员、副部长(1959年9月起)。1960年5月起任国家经济委员会物资管理总局副局长,9月起任国家经委副主任,1963年5月起兼任国家物资管理总局局长。1963年起任国家经委党组委员、国家物资管理总局分党组书记。1964年1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物资管理部部长、党组书记、党委书记。1966年至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69年起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生产组组长。1970年6月至1978年3月任国家计委革委会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1978年6月至1981年3月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1年3月至1982年5月任国家经委主任、党组书记(至1982年4月)、党组副书记(982年4月起),1982年5月至1988年4月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其间:1980年4月起兼任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1985年5月至1991年11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曾任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企业管理学会会长,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491
11444
1.2万
欣赏,南阳的号啊,我就是南阳的
假的吧: 欣赏,南阳的号啊,我就是南阳的
握手 欣赏快乐
谢谢欣赏
欣赏欣赏快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