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珠是清朝礼服中的一种佩饰。清代帝王后妃、官员,都以朝珠为佩饰,也是中国古代王公贵族佩玉之风的沿袭。朝球通常由身子、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6部分组成,是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朝珠每隔27颗珠子夹入一颗”佛头”加以间隔,使其在色泽上与朝珠形成强烈、鲜丽的对比。“佛头”共有4颗,直径比朝珠大一倍左右,将108颗朝珠隔成4部分,也称之为“分珠’,据说是寓意四季。朝珠顶部的那颗佛头上,连缀一塔形“佛头塔”,其穿孔的方式作倒置的“T’字形,即把朝珠的两头各从对穿的孔一头穿进,然后都从中间上部的孔中收出,台二为一。佛头塔的顶端用阔丝带系缀有一块宝石大坠子,大坠上端还垂有一块宝石,称“背云”。在佛头塔的两侧附有3串小珠,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有各用银丝珐琅裹着的宝石小坠角,统称为“纪念”。三串纪念,其一边为两串,另一边为一串,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者为男珠,两串在右者为女珠。清代朝珠的绦用丝线编织,颜色等级分明。朝珠因材质高贵,后世很难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