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宝鼎:
在唐代贞观年间一文钱算不算最小单位,如果算的话,斗米3文钱,不知道唐代的先民们吃不吃馒头或者烧饼,一个要多少钱,怎样找零?
戏曲 十五贯 里讲到油葫芦肩上有个钱搭子,里面背了15贯钱,讲的是明代永乐年间的事,按照小平钱的重量大概是120斤,大钱也差不了多少,在一边肩膀上前后背着一般人背不动,虽然油葫芦是个屠户,有力气,但15贯钱是借的,具体跑多远的路没印象了。站着不动还可以,如果歪斜着走到不...
这几个问题问的很好,说明你看帖的时候,思考过了。
不过看帖还是不够仔细。
唐时,最小的单位,就是1文,没有比一文更小的货币单位。安史之乱后,物价腾贵,既有得壹顺天的当百,乾元的当五十、30、10,后期乾元1当开元1,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点,此时的1个开元钱,是当10文用的。
唐在安史之乱前,多数时候的物价都是相对稳定的,钱也值钱,当时都是钱帛通行,钱的需求并不是很大,交税抽租,用的是帛,民间的交易也很多是原始类的物物交换。
1个开元钱,不能分成几瓣用,那怎么处理呢,1,买够1个钱价值的物品,2,找旧钱;1 个钱能买3个馒头的话,买1个馒头,找回2个五铢钱。这也是紫边钱能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了。
安史之乱后,都是虚值钱,这就为唐后期以及后来的十国的铅锡铁钱提供了生存空间。
1个开元铜钱,折10个铅锡钱或铁钱。铜钱时虚钱,1个当10文,铅锡铁钱时实钱,1个就是1文。
马楚的乾封泉宝大铁钱,1个当10个铜开元,当100枚铅开元。9枚乾封为1贯,这里用到省陌了。
至于说看帖不够仔细。鉴真第2次出行的物品清单上,很清楚的写的是青钱、正炉钱、紫边钱。不可能是折算后的金银。
而且,有唐一代,金、银一直非民间的主要货币,银锭,主要是用来上缴盐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