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春节了,给大家拜年,给各位混园地的拜年!!!!!!!!!!
多日未露面,让大家空等一阵,不好意思了,今日有空,再嘚嘚几句。
《中国钱币》1986年第三期刊登了马定祥先生大作《补说日本三大钱谱北宋钱》,对爱好宋钱的泉友来说,犹如注入了鸡血一般,都活力倍增。那时二炮门口非法邮币市场上,能够见到左手杂志,右手扒拉古钱多数都是玩宋钱的。但是马先生大作中对两宋历代古钱只是大概归纳,重点和附图说的都是罕见的,帮助不是很大。里面提到宣和通宝最著名是巨头、圆贝、楷通、离宝四对。我记得以前说过有一年轻的曹姓泉商不知从何处搞到一本《历代古钱图说》,奉为至宝,别人不给看,要复印掏70元。当时书店能够买到的钱谱只有《古钱大辞典》,很不详细,且笨重不好携带。那时人们每月收入可怜,况且三字刀、好品泰和重宝、宣和背陕都是30元,小崇宁20元,永通万国26元,全品相满是镟纹的光绪通宝天下太平公家卖6元,私人40元。所以很少有人舍得花70元去复印。但是这位曹先生大大咧咧,有好资料不知道细看,一日到他家看钱,他拿出一枚刚刚得到的宣和通宝给我,说道:“这枚少见,四个字都是歪的”。我一看确实,就问多少钱?他说一般宣和五毛就给你了,这枚少,得三块。我买钱很少讲价,就三块钱要下了,估计要讲讲价可能还能少点。当时在大学教书,不坐班,得空就到541印钞厂中国钱币学会去帮忙,也看看资料。那里有本《历代古钱图说》,我一对照,才知道该钱版别叫巨头宝,当时值大洋30元,可给乐坏了!很快就给上海的马定祥、孙仲汇二位寄去拓片炫耀,二位也回信祝贺加鼓励。孙仲汇还说其实宣和版别还很多,还有比前述四对不出名但更为罕见的。提了一下有一版叫小字大冠宣,我就记住了。
当时北京的钱币市场属于非法,警察、工商、市管都要干涉。工商、市管还好,顶多没收。赶上警察不高兴,弄不好还以种种名目带走喝茶。连那帮练香功的大妈都想方设法给上点眼药:“你看这帮人,鬼鬼祟祟,忽聚忽散,一会儿又一个跑大家追,肯定都不是好东西!——————嘁嘁嘁。”其实忽聚忽散是在看某位泉友的东西,一个跑大家追是有外地人或老农民带了新东西了。1987年春天,接连几次查抄,把北京的钱币市场弄没了,大家没地方买钱,心里憋的难受。那时我正好借调到部里,核工业部在西城三里河,114路电车玉渊潭下车向东几百米就到了。电车站附近是个早市,主要是蔬菜什么的,还有几个摆把椅子剃头的。忽然一天下车发现了数日未见的熟悉场景:一个人前边跑,后边一班人追,开始形成了第一集团,第二集团和后面一群人。心想肯定不是卖菜的,卖菜不是这个路数!再定睛一看,第一集团不是老五吗?不是改行卖菜了吧?不管,也就追上去了。几天后形成了钱币早市,四面八方的北京泉客都赶早来这里。我每天早晨七点半下车(八点上班),过一会就开始上人了。有次忘了上班时间,看表已经八点一刻,坏了,我是借调的,弄不好就回原单位了。匆匆赶过去进了电梯,电梯快要关门时外面伸过来一只手扒住门,原来是我们处长。正好昨天给一楼打印室一份文件,我就对处长谎称刚刚去校对了。处长不跟我一个办公室,不知道底细,估计她迟到让手下看到也有点不好意思,结果什么事也没有。知道处长也迟到,反正不在一个办公室,以后就可以适当晚来了。在这里我从老五拿出的一捧小宣和里挑出两枚篆书离宝、一枚昂通宝,都是白铜,品相上乘。离宝大家都已经知道是著名宣和版别,但和我从钱币学会复印的《符合泉志》上的对不上,书上篆书的贝字有点椭圆,实物是滚圆。再三比对,这就是离宝。马定祥还说铜色青白,钱身厚重如鉄母,当为陕西炉所铸。去信向西安朋友党顺民、牛群生请教,他们也还没有见到过实物。哈哈哈!我是第一枚!一日去西直门外老五家里看钱,老四不在,老五刚刚从山西回来,在硬座车厢椅子下面凑合了一夜,正在补觉。我就自己看钱,从刚带回来的徽宗钱里挑出一枚铜色纯白、铸造精美的小平隶书宣和。当时已经把《符合泉志》中徽宗钱差不多都背了下来,觉得是枚出谱钱,一元钱买下。回来对书、对实物,觉得应当是美制类,看它文字显大,就叫它美制大字。太美了,人人见了人人夸!后来又得到一枚,两枚几乎一样,再后来听说改名叫美制降一了。
不久,钱币市场转移到儿童医院南边厚德福饭庄南边的小花园里,改下午了,不能太晚,再晚点练香功的老头老太太来了准会呛呛上!一日下午来的稍晚点,一位宗姓泉友过来告诉我说有人从内蒙带来一枚白铜小宣和,要价一百,没人搭理他。我过去一看,太有个性了:脑袋那么大,准是孙仲汇所说的小字大冠宣,就是惨了点,白铜是不错,但漏了个小洞,于是60拿下。后来把拓片寄给孙先生,果然就是此版,并说以前他还没有得到过拓片的原件,哈哈!又多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