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4
主题
44
帖子
52
积分
明代厚重万历小平钱---河手明小平钱铸量及版别都较少,万历以后铜钱的质量有所下降,出现了一些轻薄小钱,有的仅重一克左右,有的掺杂铅质,铜色灰白,多数为私铸。但奇怪的是明代也铸造了一些特别厚重的小钱,多集中在永乐至天启年间,一般小平钱重3.5克,厚钱的重量为5至7克,厚度为普通钱的2倍,从形制分析,并非母钱或样钱,更不是私铸钱,处于官炉是没有疑问的。 愚分析和查阅文献可能为以下几种情况一,可能为开炉时的初铸品,以送有关当局邀取宠信。明代官吏俸禄常有超额的事例,据《明史》载,杨继宗为浙江按察使时,粮库官吏有十多人因缺粮而下狱,甚至出卖自己的子女赔偿缺额。杨继宗决心查找原因,一天俸刚送到,杨当即命令称量一下,结果超过了应得数,再调查其他官员的月俸,也同样超量,官员们害怕因此得罪,都同意代偿粮库的亏损,于是粮官获释。厚重钱的情况可能大致于此类似。二,开炉纪念性质,厚重,文字深峻,肉质细密,制作精美,选料上乘,铜材精炼,此类性质的存世量都少。三,万历帝好佛,全国大兴佛事,专为供佛而铸的厚重钱。朱翊钧及其皇后,在生前非常信仰佛教,他认为信仰佛教有助于“护国佑民”。万历十八年(1590),在赐与万佛寺经书的教谕中指出“联惟佛氏之教,具在经典,用以化导善类,觉悟群迷,于护国佑民,不为无助”。又要求寺内僧众,“尔寺务须庄严持咏,尊奉珍藏,不许诸色人故行亵玩,致有遗失损坏,特赐护持,以垂永久”。从定陵出土实物也可充分证明他是一个十足的佛教徒:在帝、后服饰上就有不少佛教内容的纹饰,如经文,孝靖后尸体最上层覆盖的是一床“经被”;上面有朱书经文,字迹已模糊。但中部的“南无阿弥”四字和右下部的“华严”二字均能看出。在朱翊钧的棺内有一件“红八宝纹暗花缎缂丝盘龙佛字方补交领夹龙袍”,其前后胸方补内为正面龙戏珠,龙首顶部缂一金“佛”字。孝端后棺内有一件“黄串枝花卉童子攀藤暗花缎绣佛字方补方领女夹衣”,方补内饰“佛”字,佛字下部饰莲花纹;背部在“佛”字上下两侧各绣一凤。所谓“八吉祥”,即指轮、螺、伞、盖、花、罐、鱼、盘长八种图案,八吉祥也称“佛八宝”。最有说服力的是,朱翊钧手中还拿有一串佛珠,由此可以想象他信佛的程度。不仅生前信,而且死后仍念念不忘。四,外贸的产物,专为与欧洲各国交易生产的交易货币,直边厚重精整,规格大致统一,同时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过的铅笔大量流入中国。十六世纪是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大批欧洲商人与传教士来到中国,万历初年西班牙商船到福州漳州,与中国通商,此后的中国与南洋的正常贸易被破坏,中国的海外贸易主要对象有南洋各国变为西方国家。
622
7758
9002
好文好钱
谢谢楼上兄!新得的108位好汉,最重8g多,最轻5g多,自己的东东,自己的图,请多多评判,畅所欲言。
34
10874
1.1万
挺厚
宝希堂: 挺厚
谢楼上兄支持! 厚重钱等值货币里颇为珍稀,在政府看来是亏本的买卖,在钱局看来不符合“多快好省的完成标准重量(质量更妥帖)铸额”,是强制的产物。数量稀少,其性质可能还有昨晚与网友探讨的“足额税收”铸币,可备一说,亦有文献佐证,感谢这位朋友!
23
165
211
楼主文章运用的好 拜读了
1527
6025
9079
这批出了不少啊
呵呵,出的再多,一网打尽,少数漏网之鱼.
大伙儿还有其他方面的资料吗,或不同的看法
71
2069
2211
欣赏了、我有一枚传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