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园地注册,为我打开了一扇喜爱钱币并能交流提高的大门。当时逐渐接触到“宋母”的概念,那个时候是孜孜不倦啊,后来自己还借鉴总结了一个鉴别“宋母”的结论:同版相比略大,精美修穿。但是后来发现,由于铸造及存储原因,即使同版,符合上述条件的宋钱也有不少,却不是我所想像中“宋母”所能达到的标准。但是“宋母”风一直蔓延开来,但凡是个卖家,有一些漂亮的宋钱,都能一下标好几个“宋母”出来,有良心的卖家加一句“宋母有争议”或者那一版的确精美者罕见,然而通过自己的实践,也付出了精力与金钱,网上网下,没有发现一个能说服自己的“宋母”,即使一些权威,拿出一些“宋母”,我想也不具有很强大的说服力,以至于出现人人跟风说母的局面,这个情况,在清母的鉴别里面是没有的,因此说:宋母是一个伪命题!再有一个,所谓“一次母”、“二、三次母”是套用清母的概念,张冠李戴,很能混淆人,实际上也是一个伪命题;合肥出的那一批直径27以上的元丰,以及园地以前发过的一个直径27.5的政和重和样,那个也不是什么“一次母”,应是样钱,这个在《北宋铜钱》中表述是精准严谨的,书中也没有提出什么“宋母”概念,可以提的,是“精铸品”,同版中如果几百上千枚中出一枚超出同类的精美品,无论从审美以及物以稀贵的角度看,是不是什么“母”,也不那么重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