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学术探讨帖子。
笔者认为,对于直百五铢与直百的先后铸期,论述的很透彻,这也符合国强则铸币精整厚重、国弱则粗糙薄小的货币规律。
关于太平百钱与直百五铢,笔者认为,它们有可能是同时期所铸造,理由如下,建安19年,刘备从谋士刘巴的建议,铸造直百五铢,次年,于犍为郡添铸背“为”的直百五铢钱,这也成为我国方孔圆钱里,第一个记地名的钱币。大约10多年前,湖北地区的某河道里,出土10余枚太平百钱大样,其中有一枚背穿下睡“为”钱,此钱目前应该在重庆一爱家处,所以说,太平百钱大样者,可能是与直百五铢同时铸行的钱币。
关于刘备五铢,值得商榷,它铸工精整,直径小于直百五铢与大样太平百钱,若与后期的直百、定平一百、太平百金相较,却又厚重、大样。如果将刘备五铢与直百五铢相较,它们是有不少共同之处的,“五铢”二字风格接近。外缘圆润等。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刘备自谓汉室血统,而他也正是以他的汉室血统,笼络人心,得到拥戴。试想,如果他当时直接以直百五铢这样的虚值货币推向市场,势必引发大家的恐慌与不满,倘或在发行虚值大钱时,辅以适量的小面额钱币,再通过政府的一些行政手段,假以时日,虚值货币也就顺利推行了。辅币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流通市场了,刘备五铢正是直百五铢初行时期的辅助货币。
理解了这一点,为什么蜀国后期所铸的“直一”与“直百”为基本等同的重量也就不难理解了。
劣币驱逐良币为历史规律,劣币出现时。良币便退出流通领域,被储藏。这里举两点,记得10多年前四川省文物总店,一次获得2000余枚刘备五铢,大约10年前,成都附近一次出土大约6000枚刘备五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