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宋代金银钱都为宫廷所据,主要作为赏赐之用,《武林旧事》卷三《岁除》:“并随金钱一百二十文。旋亦分赐亲王,贵邸,宰臣。”流入民间的金银钱,多为赏赐,或节庆之日,皇家交撒金银钱时所得。北宋时期,宫廷曾铸造了大量金银钱。《宣和录》载:“金人入内……上皇阁分金钱四十贯,银钱八十贯;皇帝阁分金钱二十贯,银钱四十贯;皇后阁分金钱十一贯,银钱二十二贯。”时宣和年间,金人攻入汴京,洗劫宫中金钱七十一贯,银钱一百四十二贯。金人一向通用白银,以五十两为一铤,兼有别的等级。那些被金兵掠夺的金银钱运回金国后被大量的熔铸为铤,这是造成宋代金银钱存世稀少的主要原因。少数流落至民间的金银钱,经过几百年的辗转流传,也多已堙没。近年,城市扩大化和农村建设日益广泛,大量的宋代钱币窖藏随之出土,但其中的宋代金银钱罕之又罕,可见宋代金银钱里的珍稀品种确是凤毛鳞角。
两宋金银钱铸造是独成体系的,从现今存世的宋代金银钱的实物来看,北宋的银钱钱文以年号为主,南宋则以吉语为主。北宋时,宫廷铸造了大量的金银钱以供骄奢挥霍,此类钱文的版式不同于流通钱,因铸量大,制作大多漶漫,精整者极少,后都被金国掠夺销熔。其中宋徽宗时期所铸的年号种类最多,上至圣宋,下至宣和俱有铸造。北宋银钱中以宣和元宝旋读银钱较常见,次而是太平通宝银钱,其余品种皆难得。
至南宋时,金银钱铸造极少,多为宫中庆典所铸,级分三等。头等为天子铸,次等为后宫铸,三等为节庆及洗儿撒帐所铸,以年号、宫名、节名、吉语入钱文,书法工整,制作精美,深为泉家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