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南今称越南,原中国藩属国。
安南青铜钱币铸行近千年,均受中国历代王朝钱币文化影响,形制相似,文字相同,书体有真、篆、行、楷诸体,还有许多仿铸钱。
现有钱币学专著、文章认为,最早的安南篆书钱文钱币,为陈朝太宗元丰年间(公元1251-1257年)所铸元丰通宝。安南元丰通宝,仿铸自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元丰通宝。其实不然,安南篆书钱文铸币的第一种,应为陈太宗天应政平年间铸造的政平通宝。
学界公认,安南铸币始于独立后的丁朝(968-980年),所铸太平兴宝诸品,钱文真书。
前黎朝,丁朝十道将军黎桓于公元980年篡位建立,天福五年(984年),铸天福镇宝背“黎”钱二品,钱文真书。
1009年,黎朝大将李公蕴被拥立为帝,建立李朝。李朝共历九帝,凡217年,所铸钱币十数种,均采用真书钱文。期间,偶有单个篆字在钱文上出现,譬如李仁宗(1066-1127年)所铸天符元宝(也有学者认为是私铸),“元”字为篆书,其余为真书。
陈朝继承于李朝。1225年,辅国太尉陈承专权,其子陈煚由妻子李朝末代君主李昭皇禅让登基,是为陈太宗。陈煚,华裔闽人,登基时八岁。
陈朝太宗称帝改元,年号建中(1225-1231),铸建中通宝。建中通宝,钱币书籍和网络文章多有论述,真书旋读,钱文秀雅,阔缘小字,光背无文,可为工艺精致。1232年,陈太宗改年号天应政平,次年,铸政平通宝,因其铸量不多,传世稀见。目前所见政平通宝,存世数十枚,阔缘小字,钱文真书旋读,与建中通宝风格一致。
1995年5月,一个偶然机缘,笔者收藏了一枚政平通宝篆书小平钱。该钱出土于山东省济南市北部地区,拆迁民居,陶罐窖藏,钱径24mm,穿径6mm,厚度1mm,重约4克,钱文篆书直读,光背无文,窄沿,铜质。同时出土的安南钱币,还有皇恩通宝和熙平元宝等。
政平通宝篆书小平钱,钱文书体与中国北宋徽宗朝政和年间(1111-1117年)所铸政和通宝相似,应是陈太宗以政和通宝钱币为模,稍加改造,铸造了政平通宝。政平通宝篆书钱币,相关安南泉谱及安南钱币学著作,均无著录介绍,目前亦无出土记录,应是安南陈朝钱币的重大发现。
比较可知,政平通宝真、篆书钱币,各自特点明显,真书钱文者,阔缘小字,旋读;篆书钱文者,窄沿大字,直读。二币的品相、结构和笔画,各具特色,相比于中国宋代对钱的尚美雅致,亦不失为俊逸秀品。尤其是政平通宝篆书小平钱,书体隽永秀雅,间架结构舒缓到位,洒脱自然,几无安南风格,可媲美宋、金时期篆书钱币。
政平通宝篆书小平钱,为研究安南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制度,尤其是陈朝的货币形制、沿革,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同时也确认,政平通宝篆书小平钱,是安南历史上的第一枚篆书钱文钱币;而政平通宝真、篆书钱币,亦可确定是安南历史上铸行的第一种对钱。
政平通宝篆书小平钱,聊补安南钱币史缺,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