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661 | 回复 22

    西周玉簧(高清图)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河东泉友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4-27
    最后登录
    2024-10-21
    楼主 发表于2013-05-01 00:55:58

    长6.5,宽2.1,厚0.45厘米,品如图,个人认为开门老,包真包老,诚心要的请电联13700590729,多网同售,为防止纠纷,电联以我跟帖确认为准。
    605_26418_9c93ebe6bfc958c.jpg
    605_26418_2d642bed099a085.jpg
    605_26418_2aa4653fd34640d.jpg
    605_26418_962a326d4d73a35.jpg
    605_26418_94a9093bd646dc9.jpg
    605_26418_3b74c852c2d499e.jpg
    605_26418_84d1688a908dec3.jpg
    605_26418_566ccb709c87e2e.jpg

    2022-06-14 转正
    离线 喜欢古玩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4-20
    最后登录
    2021-04-11
    1楼 发表于2013-05-01 03:48:50

    好,开门

    离线 河东泉友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4-27
    最后登录
    2024-10-21
    2楼 发表于2013-05-01 11:00:18

    回 喜欢古玩 的帖子

    喜欢古玩:好,开门 (2013-05-01 03:48) 

    谢谢

    2022-06-14 转正
    离线 河东泉友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4-27
    最后登录
    2024-10-21
    3楼 发表于2013-05-01 13:08:37

    继续出

    2022-06-14 转正
    离线 河东泉友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4-27
    最后登录
    2024-10-21
    4楼 发表于2013-05-01 15:58:19

    继续1

    2022-06-14 转正
    离线 河东泉友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4-27
    最后登录
    2024-10-21
    5楼 发表于2013-05-01 21:34:13



    西周玉璜纹饰中的线刻工艺技法,早、中、晚三期各有变化。早期的阴刻线雕琢,多沿袭晚商同类器中流行的线刻手法,即用砣沿着预先设定的线路轨迹作垂直旋切后略加打磨修饰而成。此类阴线显微观察有“中间宽深,两端细浅,底呈圆沟状”的特征。阳线则用传统的“勾徹法”处理,即先在预先设定的阳线轨迹的两侧用砣垂直旋切出两条平行阴刻线(“勾”法),再用铊具把两条阴刻线外侧作平均“减地”打磨,处理成下凹的漫坡(“彻”法),以“反衬”出中间凸起的阳线。西周中期,阴线刻技法在传承早期传统雕琢工艺的过程中有了创新,以对传统的“双阴线”加工改造为例,一种处理技法是:首先用砣作垂直旋切“勾”出平行双阴刻线,再用砣将其中一条阴刻线的一侧“压地”碾磨成宽斜坡状,阴线另一侧的线墙及另一条阴刻线仍保持原来的垂直状不变。这样处理后的阴刻线被加宽加粗、横截面呈三角形,与另一条未处理的细阴刻线一起构成“一宽一细”的一组平行双弧线,这种流行于西周中期的典型治玉工艺技法被后世论者称为“大斜刀”或“一面坡”技法。另一种处理技法是:先用砣垂直旋切“勾”出一组平行双阴线,再用砣分别将每条阴刻线的外侧用“大斜刀”技法减地碾磨呈斜坡状,两条阴刻线相邻的内侧线墙及中间部分不变,这样就构成了一组“两条宽阴线夹衬一条阳起线”的平行弧线。这两种处理技法均使玉器原来水平的表面发生了深浅起伏、错落有致的立体层次变化,通过不同反光与阴影营造出特殊的光影视觉效果,是古代治玉工艺成就上的一个明显进步。西周晚期,“大斜刀”阴线刻技法逐渐不再被玉工使用,用双勾阴线构图的雕琢工艺再度复兴,阳线的处理仍采用两侧用砣垂直琢出双阴线夹衬,然后再打磨修饰的办法,较中期的线刻雕琢有趋于简约之势。

    圆形砣具带动解玉砂琢磨玉器,只能作直线旋切运动,无法直接一次性碾磨成弧状曲线。商、周时期玉璜纹饰组图中的各种曲线,均是采取利用许多短直线“段接”后打磨、修饰成型的。即先用铊具沿预设曲线的轨迹琢磨出“短直线”,再依次将短直线逐段首尾拼接连缀,最后对段接接口处打磨修饰而成。

      对于曲线(弯折线、圆弧线)的雕琢,西周早期与中晚期的处理办法又有所不同。西周早期玉璜构图中曲线的雕琢,仍沿袭晚商流行的以短直线逐段连缀拼接的手法,即用铊具先依次旋切出短直线,然后进行逐段连缀。由于这些短直线相互拼接连缀不精准、又没有经过修饰处理,当遇到线条需要转弯时,两短直线末端相交处便会出现交叉或有断缺口的现象,由此就形成了西周早期玉璜构图线条有棱有角、时断时续、刚直方折的特点。西周中、晚期这种用短小直线“段接”曲线的工艺技法有了明显改进:先用细小砣具依次旋切出尽可能多的短直线段,通过微距移位,对这些短直线作尽可能精准的首尾拼接,连接末端有断口或交叉的地方,再旋切短直线进行填补校正。这样通过不断地反复修饰碾磨,最终形成了圆润流畅、饱满灵动、一气呵成的弯弧线条特征。如果显微观察这些弧线,在线条转弯处多能够看到清晰的短直线“段接”时的“毛线”(“跳刀”)痕。即便不用显微观察,从西周中、晚期鱼形璜构图中的有些鱼眼的不规则圆形外侧“减地”碾磨处,也能够看出这种曲线“段接”不精留下的“毛线”痕

    再上几张本帖玉簧的高清局部放大图:
    605_26418_6c958c0bc9a61ca.jpg
    605_26418_b69c9ff44e8a979.jpg
    605_26418_41b0c66329a58c9.jpg
    605_26418_fc92761704de772.jpg

    2022-06-14 转正
    离线 河东泉友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4-27
    最后登录
    2024-10-21
    6楼 发表于2013-05-01 21:38:35

    还有一种是在玉璜两端斜对角对钻打孔法,这种传统的打孔工艺技法历史悠久,操作时可以有效减小钻琢面的厚度,省时省力。因桯钻是沿着璜体表面斜向向内钻琢,打出的钻孔器表孔径往往略呈椭圆形。此类钻孔有些藏家俗称为“牛鼻穿”,穿孔双向打通后,显微观察钻孔内壁不加修饰碾磨,两桯钻头钻琢对接处多残留有小圆锥状凹痕。桯钻打孔稳定性较差,为了减少在器表开钻定位时产生滑动位移现象,开钻之前多要用铊具将孔径开口处略微打磨粗糙,以利于使用桯钻在设定的位置处精确开孔。有些玉璜钻孔的外口缘因没有作最后的打磨抛光处理,钻孔外口缘还清晰地保留有打孔前的铊具定位痕迹。
    以下是本帖玉簧的打孔局部放大,清晰可见打孔前的铊具定位痕迹:
    605_26418_eeaf2de11b455a4.jpg

    2022-06-14 转正
    离线 小糊涂
    实名认证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1-28
    最后登录
    2024-09-22
    7楼 发表于2013-05-02 02:35:32

    离线 河东泉友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4-27
    最后登录
    2024-10-21
    8楼 发表于2013-05-02 07:16:15

    站内短信告知了

    2022-06-14 转正
    离线 河东泉友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4-27
    最后登录
    2024-10-21
    9楼 发表于2013-05-02 14:33:27

    继续

    2022-06-14 转正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