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必看:
玩母钱要注意:
很多人连加刀母都未能正确理解
在开门母上加刀可以称为加刀母
母加不加刀也是母,但子钱无论怎加刀永远也只是个子钱,跟母扯不上的
所以子钱加刀只能说是假母,不能说是加刀母
所以评论子钱加刀的一定要在“母”字加个双引号了,你们认为呢???
很多玩母的人从起步就已经走火入魔了
通常卖家比买家更懂,所以买家别老想捡别人的东西,假母比开门母要多得多哦。。。。。。还不如自己买刻刀练练加刀拿点感觉再入手购买开门母
【切记切记】母钱通常只修穿修边,不修字!不修地章!
没拥有过母钱的人会把母钱幻想得个头很大很厚,字口很深
新手入门要了解母钱的直径(同版是前题,绝不能以近似版比较)看到比子钱直径还小的就不要买了
以雕母的线条去审视母钱,这些就是在别人贴里说别人的不是母钱的砖家,反而往往把
一些仿雕母的失败品(通字里和雕母一样有4个“倒锥”)加刀货当成宝
所以看到“倒锥”线条硬时基本只有雕母和加刀两种可能性
有些人却又神经过于敏感把字口好的母钱当成母
玩样钱要注意的:
样钱的入门的基础是对版别要研究的,不懂版的人往往把好子口的常版看成母或样
有的人真的很傻很天真:
一个字口精整的子钱眼见往靠母的路子被赌死
马上又“转移阵地”般的往样钱上靠了,实在可笑可笑。。。。。。
【雕】
雕先分为雕母和雕样
雕母(有常见版子钱)雕样(无或极少量试铸样)
雕母另分为原雕和雕母胚(先铸后补雕)
原雕(无字精铜手雕)
铸雕母胚(道光雕母胚可证)
据现在流传“金口未开”或已开的好品雕母来看
不少同版雕母(以光绪为例)都处于“金口未开”的情况有现成的雕母都不用还另外去用母钱加刀作为补雕这是不是多此一举呢???据记载当年就有人以母加刀冒充雕母,这些母钱加刀出来的雕母都哪去了?都被说成是补雕了???
所说的补雕母很大可能就是当年为钱局雕过雕母的工匠为钱商用母钱加刀而成的仿雕母
外表单从雕刻工艺是难以区分(看起来也是精铜)
怎样区分呢?
主要可从直径,厚度,铜质比例(雕母比母钱的铜质更精)区分
【母】
众所周知母钱是铸造子钱的模具
母钱给人的感觉:
铜质精良
饱满,厚敦敦,圆而温润
字体线条硬(笔划不松散)够力度
穿口有修(川母的修穿工艺特别有代表性)
有着独特的翻砂脱模工艺(细细的翻砂痕尤如繁星点点)
母的名词:
标准母(瑕疵少,工艺完整)
实用母(常用母)
二次母
备用母(达到合格但毛胚未修半成品)
废弃母(有大缺不能铸钱的未修母半成品)
流通母(混迹在行用钱中流通过的母)
中央母钱多地方钱母少(嘉道川母量大例外)
中央样钱多地方样钱少(样钱多见于咸丰)
【样】
玩母的人不少但很多人会认为样钱很神秘水更深
书上的“大样钱”三个字误了不少菜鸟
一些人会把大样误认为样钱,怎不是“大平钱”呢?
样钱的祖钱称为雕样
子钱分为:部颁样,进呈样,试铸样等
常版是样钱样钱的可能性不大
(拿着个字口好的常版按样钱售卖的基本可以被否定)
样钱一般有异于常版
是一些未批准批量铸造的海选落选品种
样钱其实就是稀见异版的限量版
未通过审批,未批量铸造的版式
样钱的一个入门的重点就是懂得版别,必定要与版别相结合
【进呈样】(下级进呈上级)
进呈样多见于咸丰大钱,穿口精修
【部颁样】(上级颁发下级)
部颁样看是地方局实为中央局所铸
【试铸样】少量铸造的样钱子钱
有一些误区:相当多的地方特产钱被误认为是样钱
1可能为山东所铸的乾隆宝泉开口贝大样
2可能为山西所铸的道光宝源折足通大样
上面是引用前辈们的话,并非本人高论,但是应该可以作为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