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1659 | 回复 6

    三星堆玉器证明先民创造了十二生肖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宜阳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8-10
    最后登录
    2021-04-11
    楼主 发表于2012-09-25 18:33:49

    提示:
    1,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玉器证明,古蜀先民创造了十二生肖;
    2,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中有印度文明因素,研究三星堆玉器文化应从偏见中突围;
    3,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超越时代的神奇创造力,超越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上古文明。
    一、十二生肖的文献记载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东汉王充的名著《论衡.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便为十二生肖。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在相同。
    生肖为何取数十二?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我国南北朝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而且出现了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说:“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后来,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 1975年12月,据考证葬于公元前217年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里,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
    二、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的文化特征
    蜀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华阳国志.蜀志》云:“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汉代扬雄所撰《蜀王本纪》说:“蜀之先称王者曰蚕丛、柏濩、鱼凫、开明,是时人萌椎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以上至蚕丛三万四千岁。”《史记.三代世表》索隐引《世本》也说:“蜀无姓,相承云黄帝后世子孙也。”
    古蜀国所在的四川盆地气候温暖,雨水充足,物产繁荣,动物众多,“有璧玉、金、银……桑、漆、麻、纻之饶”,自古就被誉为一方乐土。《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黑水、青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即成都平原),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地之中,素女所出也。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华实,草林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一派天国胜境。古蜀先民在此经营2000余年,形成了一套与生态环境协调的经济生活方式。农作物有稻、麦、黍、稷、豆、芋;牲畜有鸡、犬、猪、马、牛、羊;狩猎有犀、象、熊、鹿,形成以水稻作物为主的稻作文明。这些条件,给古蜀先民创立十二生肖提供了物质基础。
    成都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中,有十二生肖尊、方形印章、玉盘,以及十二生肖上坐巫师等十余种。丰富饱满,立体感强,是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最显著的文化特征, 可谓独树一帜,极富个性。人物造型有全身像圆雕、浮雕, 镂刻等艺术手法,是迄今为止我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四五千年前有关人物造型中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
    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一组十二生肖造型的神龛。十二件组合在一起长度近两米。每件高46厘米,宽15厘米,厚4厘米的龙溪玉材质长方形神龛顶部,圆雕着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值得注意的是,鸡是印度的原产物。十二生肖中鸡的出现,证明了印度文明在古蜀国留下了痕迹。
    神龛内,深浮雕十二个坐姿戴冠古蜀人,他们的面相大都刀状眉、吊杏眼、直蒜鼻。个个都睁着大而无光的眼球,阔嘴紧闭,不露牙齿。尤其是脸庞上W形的颧弓线和云雷纹形大立耳所表现的,则是当时在宗教仪式上规定的人们所必须人人套戴的假面具。细细观察,面具的戴法是:在脸部的下颔边缘有曲尺状的硬边条直插耳后;而双鬓又如双角由两顳直插头顶,人头两侧形似云雷纹的耳廓,表示连耳假面具的外形。
    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没有见诸历史记载。它的大量文化信息,主要是通过十二个具体形象的造型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重视人像及动物造型的习俗,用人物造型来展示权威,是古蜀文明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十二生肖神龛上的火焰纹、波浪纹、山形纹、反映古蜀先民对天象、地理、动物、植物乃至物理、天文、数学等方面,有了相当水平的观察和认识。
    笔者认为, 古蜀先民选择十二种动物作为代替十二地支的符号,主要源于动物崇拜心理。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个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组合各异的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也许与古蜀国举行宏大而神圣的宗教祭祀活动有关。玉器十二生肖人像的形象、装束、大小有很多不同,可能反映了参加祭祀者来自许多不同的民族或群体,众多的动物雕像则代表不同氏族部落的图腾。古蜀国很有可能已经成为一个兴盛的宗教祭祀中心,它以祭祀活动的形式实现了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繁荣。正是它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多元文化的撞击和融合,在吸收包括来自印度雄鸡在内的外来因素时,进行了实质性的改进和创新,才创造出独具特色而又光彩夺目的古蜀国的十二生肖。

    三、研究三星堆玉器文化应从偏见中突围
    对于蜀人的“蚕丛”、“鱼凫”之国,在正统的文献典籍中少有记录。但在《华阳国志》以及《蜀王本纪》等文献中依然存在。需要说明的是,这类文献,一直被怀疑子虚乌有,甚至在三星堆玉器出土之后,还没人相信当地有《华阳国志》、《蜀王本纪》所记载的古蜀文明的存在。唐代诗人李白曾在诗中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佐证,诗人的夸张与古蜀国的现实有很大出入。
    由于古蜀国是一段失落的历史,是甲骨文以前华夏先民的文明,由于三星堆玉器文化面貌的神奇和文化渊源的扑朔迷离,也为人们认识研究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的带来阻隔。
    各种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往往与奇诡怪异的神像和形象组合在一起,从未见于著录,没有现成的巴蜀文献记载可资对照。所以,至今一些人还主要借助于有关中原文化典籍的知识,来认识和探索三星堆玉器及其风貌和内涵。他们不愿否定“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定论,不愿否定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不敢正视辉煌的甲骨文不是古代文明的唯一标志的结论。教科书上描写的四五千年的四川盆地是茹毛饮血,穴居野处,不晓文字,未有礼乐的描写,还深深地保留在他们心灵深处。因而,他们在官方的刊物上,尽量不提或者避而不提三星堆玉器文化。
    况且,研究和探索三星堆十二生肖的文化渊源,若隐若显,困难重重。由于历史上巴蜀地区文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民族源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长时期的民族交往、民族迁徙与文化振荡,使人们至今对巴蜀内部的民族关系还难于从纷繁中理出头绪。但是,这不能成为停止研究的理由,更不能成为否定民间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的杀手锏。珍贵的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它们包括很多有悖于教科书上的艺术理念的“一个或多人头装饰其间”的大型玉器,从这些古玉中所折射的远古信息,是极其重要的实证。
    发明或者发现,很可能就孕育在“荒谬”之中。从偏见中突围,这一方面需要学术界对学术研究有更宽容的态度。要求研究人员,在学术问题面前,必须抛开陈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新发现、新观念,包括十分“荒谬’的发现。而另一方面,则需要学者有坚持自己的定见勇气和信心。这就是不管面临怎样的外在压力,应该坚持内心的选择。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沉淀的。

    四、结束语
    各种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虽然年代久远,但与之文化内涵相配套的神话传说存在于文献、古籍,足以说明三星堆玉器发端于史前的神话传说时代。其文化内涵独具特色,与黄河文明十分强烈的反差。它们不知从哪里传承而来,突然在四川广汉冒出,又不知因何原因?什么时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超越时代的神奇创造力和超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突出的天文知识、数理知识等,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上古文明。
    面对古蜀先民在四五千年前创作的三星堆玉器十二生肖这如此特殊的“另类文明”,我们有必有用一种超常规的思维去对待它,分析它,用“非常之论”来分析这个的“非常之事”。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如果还使用传统的历史观念,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原始人使用的原始工具的时代背景来分析这种另类文明,只能是盲人摸象,不仅会失去思考能力,而且对真相也会视而不见,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
    记得一位四川学者说过,上世纪的三十年代,活跃在四川广汉三星堆的是董宜笃等外籍文人。新世纪建了三星堆研究院,却无法解答迷题。因为,三星堆玉器绝大部分在民间藏家手中,经系统整理、整合,正式公布的文章、图片太少。收集整理,及时公布相关实物资料,以供研究很有必要。重要的三星堆玉器文化的证据就在我们身边,如果不把这些宝贵的实物证据集中起来进行研究,其后果是,将会与一些重大的发现失之交臂。这并非言耸听。 
    6_142081_0fad1c731573f3e.jpg
    6_142081_dba303ed9135286.jpg
    6_142081_eb8b921c7781506.jpg

    离线 小桑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1-03
    最后登录
    2024-06-26
    1楼 发表于2012-09-25 19:04:13

    学习

    离线 zx1980114
    实名认证
    好评
    10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9-28
    最后登录
    2024-06-24
    2楼 发表于2012-09-26 09:04:32

    玉器不对吧?呵呵

    身份已验证:章星 浙江绍兴

    离线 承诺三包
    一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3-28
    最后登录
    2021-04-16
    3楼 发表于2012-09-26 10:32:48
    引用第2楼zx1980114于2012-09-26 09:04发表的  :
    玉器不对吧?呵呵

    东方大瞎的东西你见过对的吗?

    离线 宜阳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8-10
    最后登录
    2021-04-11
    4楼 发表于2012-09-26 10:34:52

    三星堆玉器博物馆的东西,你说假?

    那么,就是被人掉包了?!

    离线 宜阳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8-10
    最后登录
    2021-04-11
    5楼 发表于2012-09-26 10:38:52

    说:假!不会被罚款;说真,是要底气和文化积淀与阅历的,小盆友!

    离线 吴邪
    实名认证
    好评
    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11-05-10
    最后登录
    2023-04-25
    6楼 发表于2012-09-26 13:15:36

    回 4楼(宜阳) 的帖子

    去过三星堆博物馆的人很多滴 大侠

    我可以告诉你 馆内没有这B玩意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