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防伪技术(一)
防伪,是一门技术。(这是废话)
人民币的防伪手段十分先进。
很多的防伪特征是老百姓熟知的,如“摸”人民币凹凸感,透光观察水印,“抖”人民币“听声儿”。(这个方法其实是听人民币的纸质,印制人民币的纸张是用高质量的棉纤维和麻纤维所制成。)
一般的收款员会将如第五套人民币的红色100元左下角的绿色“100”对光弯折,会“变色”,由绿色变成蓝色,右上角的“100”下方图案对光会出现隐性面额数字“100”。
这里要介绍的,是大多数老百姓不知道的防伪技术,不光为普及知识,也为以后要说的做铺垫。
各位看官,我相信大家现在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币。
好的,大家手头有现金的话,请拿出背面年号为2005年的任何面额纸币。
票面正面左边空白水印处,比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多了许多小圆圈。
这些小圆圈有个十分拉风的名称——圆圈星座防伪技术。又称防复印圆圈。
这种技术是由许多小圆圈组成,这些圆圈按照星座图案形式排列,中国生产的彩色复印机,各种图像软件,都预设了对这些圆圈图案的识别,一旦发现含有这种星座图案的出现,复印机等会自动进行输出处理,使输出品产生严重的色彩失真。
这种技术是由日本欧姆龙公司发明,最早在1996年,应用于德国纸钞。现在全世界各大国家基本都应用这种技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此技术应用比较熟练,可以将“圆圈星座防伪”与票面的图案“融为一体”。
大家不要放下手中的纸币,仔细看票面上,有许多微小的字,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下面,“小字”密密麻麻的。
这些小字就是另一项防伪技术——缩微文字防伪技术。
缩微文字的特点就是用极小的文字或者字母来组成线条或者图案,这种线条或者图案粗看和普通线条没有多大差别,只有在高倍放大镜或者显微镜下,才能看出其文字或字母的内容。
缩微文字防伪技术,使得高精密的复印机和扫描仪等常用造假手段失去了作用。
因为经过复印和扫描,由缩微文字组成的“线条”就成了真正的线条,而无法辨认缩微文字。
各位看官仔细看,第五套人民币100元面额,“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下面,有许多小字“RMB100”,50元面额则是“RMB50”10元面额是“RMB10”等等。
票面正面毛主席头像左右两边,也都印有缩微文字,100元面额是一串“RMB”50元面额是一串“50”等等。
票面背面年份旁边,有面额微缩字,如:“RMB100”,“RMB50”。
年份下面有一行字,放大后是一串“人民币”汉字。
还有一种防伪,被称之为“折光潜影”。
“折光潜影”是一种凹印的暗影技术,利用横竖不同的凹印线条对光倾斜效应的不同,在纸张同一部位制成两种图文。
这种图文对着光源平视,可以看见一种图文,如果把纸币水平旋转45度或90度时候,会变成另一种图文。
第五套人民币右上角面额数字下面的“图形”,除1元面额外,全部是用这种技术印制的,对着光源旋转会出现“100”“50”“20”等“隐形面额数字”。
人民币还有两种十分精巧的“防伪技术”。
一种叫“对印”,这种技术从第四套人民币开始应用。第四套人民币5元面额,2元面额,和1元面额,正面左侧下方盲文旁的“花图案”,与背面同样的“花图案”,是完全重合的。
第五套人民币升级了这种对印技术。
第五套人民币各种面值的左边,都有类似中国古代铜钱形状的“孔方图案”,票面正面与背面“各一半”,对光观察会“重合”成一个完整的“铜钱”,这个称之为“阴阳互补对印”。
另一种叫“彩虹印刷”。
人民币票面上的色彩非常丰富,一根线条可以有好几种颜色,彩虹印刷技术,可以保证各种颜色的衔接过渡自然,没有生硬感。假钞的颜色就没有真钞那么“顺眼”,主要因为缺少这项技术。
插几句:
如果你用图像编辑软件,如Photoshop,或者打印软件,想打印出一张钞票,软件会弹出一个警告,告诉你,你正试图打印钞票,这是违法的,因此软件无法工作。
你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孙子怎么知道我在打印钞票呢?
其实世界上各个国家新版的纸币,都应用了“圆圈星座防伪”,就是票面上的黄色小圆圈,这些圆圈按照星座顺序排列。复印机,打印机,各种图像编辑软件,一旦发现待印刷的图片有这种标记,便立刻拒绝打印,,,
第三节 防伪技术(二)
上一节主要是从人民币印刷方面介绍相关防伪技术,这一节是人民币另一个难点——油墨。
人民币上的图文,是用油墨印制的。
这节介绍两种防伪专用油墨:
第一种,叫磁性油墨。
顾名思义,此油墨含有磁性。
防伪磁性油墨主要是用于钞票的局部印刷与防伪,大多数都是印制成局部防伪标志,便于电磁检测仪器识别。
例如:第五套人民币100元面额纸币,冠号为LT19881013,这一串冠号就是用防伪磁性油墨印制的。在银行的点钞机检测下,这一串冠号会“显出磁性”。
防伪磁性油墨,主要成为是:四氧化三铁,氧化铬,三氧化二铁和碳黑及相应颜色原料。比如2005版人民币100元面额的冠号是红黑两种颜色磁性油墨。
第二种油墨是目前全世界防伪最成功,也是制造假钞者从来不敢“碰”的“禁地”。
光干涉油墨。
全称为干涉型光变油墨。
光干涉油墨是一种反射油墨,具有珠光和金属效应,彩色复印机也好,电子复印机也罢,任何复印机都不可能复制出来。
用光干涉油墨印刷出来的产品,油墨色块会呈现一对颜色,如红——蓝,绿——蓝,青——绿等等。
这种油墨印迹倾斜到45度左右,可以使图案由一个色相向另一个色相转移。
由于只有印制品上的“墨膜”较厚时,才可能出现显著的色转移现象,所以其印刷特征,是任何其他油墨和印刷方式都无法模仿的。
光干涉油墨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原理简单,但是制造困难。
初中物理学过,物体的呈色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光线照射在物体表面,物体选择性地吸收其中部分可见光波使物体显出颜色。另一个是光线入射到透明物体内部,经过反射和折射,光线产生干涉从而呈现颜色。
依据后者的原理,制造出了干涉薄膜滤波器。
光干涉油墨的制造难度就在于此,干涉薄膜的各层厚度难以控制,薄膜的转移剥离技术也十分困难。
另外,光干涉油墨采用的连接料和溶剂都比较特殊,因为它必须使印在承接物上的油墨中的每个薄片平行排列,并且依附在连接料表面上。
以上的可能读着得多“琢磨”一下,这个其实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光干涉油墨是制造困难的高科技产品。
全世界掌握这种技术的公司也在少数,并且其销售控制非常严格,基本上只供给印钞厂。
一张面额100元的假钞,其成本不会超过5元钱,假钞如果采用光干涉油墨,成本会大的离谱。
也就是说,光干涉油墨,买这个十分困难,就算造假者买到了,他们也“用不起”。
四节 假币是怎样炼成的(一)
其实收到假币,就像娶媳妇娶到充气娃娃一样。
用也不好用,扔了又可惜,放身边还“碍眼”。
而且明知道是假币,还准备“花”出去,是违反法律的。
最近又冒出了“半真半假”人民币,是拿一张真钞和一张假钞经过自己“拼接”变成两张能通过验钞机的“真币”。
感觉上就和人妖一样。
大家都不愿意收到假币,就像不愿意娶错媳妇一样,也有很多人问“如何区分真假”,我相信读完这章的整体内容,“区分真假”绝对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
下面,我们以“反假”为目的,系统性的分析一下,真钞和假钞,到底怎么不一样。
这里,我扮演一位印制假钞的造假者。
首先,造假者遇到的问题,是人民币的纸张。
印制人民币的专用纸张,主要原料是高质量的棉纤维和麻纤维。
这种纸张目前在中国只有部分专门的人民币造纸厂才能够生产。
但是造假者可以找到接近“印钞纸”质量的“高价纸”替代“印钞纸”,毕竟老百姓几乎没有几个能只凭纸质就能判断纸币真假。
然后,造假者要解决的问题,是水印。
水印是如何制造的?
在造纸过程中,压榨部位的丝网上安装事先设计好的水印图文版,也有通过无色油墨的印刷滚筒压制的。由于图文的高低和压印方向的不同,使纸浆形成了薄厚不同的相应密度。
由于纸浆成纸后,有图文处的纸浆密度不同,导致其透光性有差异,所以透光观察时,可显示出原设计图文,即水印。
造假者可以负责任的按照原理制造水印,当然,水印图文得自己刻。
嫌麻烦?
有简单的。
拿着刻完的“水印图文”,沾上纸浆或者无色油墨,直接印在人民币正背面的夹层中。
这个就不是考验水印质量了,考验的,是“水印图文”的雕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