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钱是怎么?
就是古时翻铸大量钱币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根据母钱作为样板的用途,母钱可分为三种,即钱样、雕母钱和铸母钱。
从严格意义上讲,钱样还不能算作钱币,因为它只作为送审报批的实物图样,不能流通。钱样有两种:一种是给皇帝审定用,这一类钱币的钱样理论上应该只有一枚,但实际要铸很多枚,选最好的呈给皇帝,其它存档(残次品销毁);另一种是依皇帝审定后的钱制作的标准样板钱,不说大家都知道。
雕母经过审定批准以后,就开始翻铸了。翻铸还不能大量地翻铸,翻多了,就变形了,所以翻出来的钱也是有一定限量的。第一次翻出来的钱叫铸母,在这些铸母中由于材质、沙模、翻铸量大小(后翻铸的品质差)等缺陷有些是达不到铸母要求的,这些达不到母钱要求、不合格的钱就是母钱性质,但不能作母钱的废弃品种。
由于是未发行钱,这枚钱一定是母钱性质,哪怕是铸母又翻砂的钱,量不大、小范围的呈报上级官员定夺是否上报皇帝。
不是试铸出来的每种钱币都要上报皇帝的,而是铸造一种钱币后,官府相应的官员先小范围的看样,认为哪种适合才上报皇帝。
本币是未报皇帝或已报皇帝未审批下来的那种,所以普上没有、存世稀少。
所以你拿母钱的标准衡量它怎么可能过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