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银矿烟筒山十两银锭
洋务运动中天津及其附近出现近代企业,如天津机器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承平银矿等,尤其是电报总局,始设于天津,后来才移至上海。其时在天津地区经营新式企业的 唐廷枢、徐润等人往还于津、沪之间,使天津成为洋务运动重地。
在洋务派官僚甚少涉足的金属矿中,买办的投资却十分活跃。在最早开办的铜矿—— 平泉铜矿中,有徐润的投资。[27] 最早开办的银矿——承平银矿中,有唐廷枢和轮船买办李 文耀的投资
热河省承德县喀喇沁右旗烟筒山承平银矿
清朝后期蒙古地区城乡手工业的演变
近代蒙古的有色金属开采,除外蒙古车臣汗、图什业图汗两盟的"蒙古黄金公司",以及阿拉善旗哈勒津库察银矿、新疆塔城地区的黄金矿外,主要集中在卓索图盟一带地区。1881年(光绪七年)官办的喀喇沁中旗平泉铜矿,资金为白银2000万两,招用外国矿师,后因经营不善,改由私人接办;1882年(光绪八年)商办喀喇沁旗三山银矿,开采遍山线、土槽子、罗圈沟三处银矿。次年矿主因赔累潜逃,矿遂废弃。以后由官方接办,续行开采土槽子、遍山线银铅矿,资本约达数万两,机器购置费为3万两,聘用美国矿师,还兼采榆树沟煤矿;1892年(光绪十八年)有徐姓商人承办昭乌达盟建平金矿,雇用工人二三百人,规模较小,不很成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第1171页);还有赤峰境内的红花沟矿,喀喇沁左旗的东转子山金矿、四道沟金矿,喀喇沁右旗的承平银矿等。这些矿山企业大多数规模很小,只使用了少量的机器,主要依靠人工用旧法开采。以后多因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经营不善等原因,维持时间很短,大部分都终归失败。
承平银矿位于喀喇沁旗境内,是官办企业。原先以洋法开采,聘用12名外国人,500余名矿工,办理五年,因经营不善,赔累至40余万。后改用土法生产,用工3000余人,经营四年经营,扭转亏空局面,矿山才得以勉强维持下来。头三年每年可采炼白银8000两至1万两,以后几年共得白银21万余两,除去各种开销外,净余白银3万余两(《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第668页)。这一事实说明,手工生产在当时的采矿业中仍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反映出采矿业中的生产技术仍十分落后。
当时矿工们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也是非常惨重的。工资低,劳动时间长,生产条件恶劣,没有劳动安全防护。如建平金矿工人"终日身蹈危险,井下工作,一如食阳间饭办阴间事,每工能得制钱一百文,欣幸已极……终身所食,惟高粱、小米,至大米则从未见过。蔬菜则芫菜、辣椒、蒜、韭,至豆腐、粉皮已为上品,若猪羊肉须朔望会集方宰,每斤价值大钱二十八文至三十二文";矿工所得微薄工资,还要受到把头的重重克扣,坑夫头包揽一切矿工雇用、解雇及发放工资等权利。承平银矿工头"工赀决定每月百两以上至五百两者工赀十两,五百两以上至千两者工赀十五两。余类推云" (同上,第1256页;第1237
唐山煤礦,承平銀礦
柏 文
㈠開平一礦務局到有限公司
光緒三年(1877年)北洋大臣李鴻章,派唐延樞(1832-1894年) ’徐潤(兩人同鄉)到天津,籌辦開平礦務局,屬官督商辦企業。局設直棣唐山東北之開平鎮;總處設天津。委唐為總辦,徐為會辦。訂購進口機械設備,開掘煤礦。並築造自唐山至胥各莊段運煤鐵路。成為我國最早機械化開採的大煤礦。1900年庚子八國聯軍之亂’當時開平督辦張翼,為了防止礦產破壞,擅自將局產售賣給外商’掛上了“英商”招牌,組成“開平礦務有限公司”;資本二百萬英鎊,每股一英鎊。1901年9月7日,簽訂了“辛丑和約”後,開平礦務公司自委華德路公司印制一九O二年三月一日版,唐山地名的一元五元 洋票發用。又委同公司印制股票,一九0五年在國內外發售。一九0七年袁世凱任北洋大臣期,命創辦灤州煤礦公司,亦官督裔辦。辛亥革命時,股東怕喪失財產,向開平英商要求“聯合”經營。民國元年兩礦達成“聯合”之議,成立名“開灤礦務穗局”從此兩礦同受“英商”所控制。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被日軍占用。抗日戰爭勝利後,由國府派員接收,經整頓組織’繼續經營。 (附圖一一三)。
㈡徐潤
徐潤(1838 -1911),原名以璋,字潤立,號兩之,別號愚蠢,廣東香山縣人。有《徐愚齋自敍年譜》等著作,年譜末二年由其子延鑾續成。記敍了晚清的社會經濟活動狀況,是很有價值的近代經濟史研究資料。徐潤十五歲到上海寶順洋行學藝。數年後逐升至“主帳上堂督理各職”。又與人合開“寶源絲茶土號”等商行。1868年離寶順洋行,自立“寶源祥茶棧”,并分在各地設茶號收辦,成為大宗茶葉出口商行。1873年(同治十二年)李鴻章委派為“輪船招商局”會辦。另與局總辦唐延樞等創辦仁和,濟和兩水險公司。1877年派兼任“開平礦務局”會辦。其間徐投資于礦業,上海房地產(擁有地三千畝,房屋五千間).……。一八八三年上海房地產價暴跌,受沉重打擊,因挪用招商局公款十六萬二千兩,而被革職。一八九一年再經李鴻章派任開平礦務局會辦,辦理林西礦,熱河承平銀礦和建平,永平等處金礦事宜。至一八九七年他綜合了對“熱河後府圍場蒙古暨承德永平兩府所屬十四州縣”,詳細考察的情況,擬訂了“擬興灤州卞涼汀商務公司節略”。而未付之實施。一九OO年庚子義和團之役。開平被盜賣。一九O二年在上海收買云章衫襪廠,改名“景綸”,善加經營。一九o三年北洋大臣袁世凱派回輪船招商局重任會辦,一度代理總辦。一九一一年病逝上海。
㈢承平銀礦
徐潤重任開平會辦期間,在熟河承(德,永)平兩府治地,自內蒙昭烏達盟北之林西縣,沿着灤河及其各支流,和所經冬縣之鐵路綫,作了實地調查。經過灤平,圍場、建平、承德及窿化……還有宣化。走遍了直棣省長城以南,陡河以東的廣大地區。對分散的各礦場的生產和設施概況,以及整頓改善,開發有了藍本。並擬訂了“商務公司”的整體規劃。提出時己過六年之後了。當他離開開平,尚無下文。
徐潤途經“承平”,境內有着眾多的,經沖篩水洗,砂中淘取金銀的土礦場,有着各自的土礦場之名;而總名之為“承平銀礦”。
㈣有關“承平”的地名鈔券
(1)熱河興業銀行:九年,十二年版一、五、十元券上地名見有:承德、林西、灤平、建平、圍場、隆化……等(附圖)
(2)福利銀號:二十二年版一、二、五角及五元券,各券地紋正面中文、背面英文併音,都是“承平”兩字。各券地名是宣化。
駐一:宣化,漢置廣甯縣,清屬直棣口北道治,稱宣化縣。民國十七年劃歸察哈爾省治。
駐二:永平,明洪武初置平灤府,四年改名永平府,民國二年廢府治,改置各縣。
駐三:隆化、宣統二年自承德府析出置縣;富礦產資源。
駐四:對福利銀號券用“承平”地紋,設想該銀號屬“銀礦”之直屬機構,原或用名“承平銀號”,然當時察省之地位,形勢等而改稱“福利”,希參閱拙文並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