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相 v.s. 版别:干嘛非要对立起来?
pineapple / 2012
最近总看到讨论玩品相和玩版的问题。好像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玩品、玩版必须二选一,至少也要分出个主次来。而且玩版的通常认为玩品相的肤浅,玩品相的又往往不屑玩版。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本身并不客观。玩版、玩品相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人为的把两者对立起来,非要分个上下高低,既不必要又不现实。
离开版别论品相,显然不客观。因为不同品种/版别的铸造水平和埋藏分布是不同的,必须具体到版别才能明确说什么样的铸工和坑口是“好品”,什么样的是“差品”。以前曾听玩徽宗版别的资深泉友讲解过,某某宣和版式,只有某地、某坑所出才能称为顶级藏品,就是这个道理。
离开了品相而论版别,其实也很难实现。最简单的来说,品相(包括文字铸工、流通程度、坑口)对拓片的质量都有直接影响,而拓片是认版的基础。现在很多神仙都在研究版别和钱监、炉系的对应关系。个人觉得,对于具有明确地域性的版别,只有找到铸造地附近坑口出品的实物,才算是有代表性吧。
此外有人说追求品相是国内泉界的“怪现象”,我不明白怪在哪里。其实国外的钱币评级制度已经很成熟了,对于机制币来说,公认的稀有度(或者说收藏价值)是由铸造稀有度(mintage rarity)和评级稀有度(grading rarity)共同决定的。国外藏家对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手工打制币也有很详细的品相挑剔标准。相比之下,中国古钱币现在还没有权威评级机构和评级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对品相的追求其实是远远落后于国外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