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2557 | 回复 2

    新年征文20-藏者能待可追忆,留得铜香玉生烟(张心红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admina
    管理员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1
    楼主 发表于2012-01-18 14:20:21
    — (小李子) 执行压帖操作 (2020-02-11 14:35:04) —

    藏者能待可追忆  留得铜香玉生烟   河南开封   张心红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现在收藏很热,而收藏之所以这样“红火”,毋庸讳言的原因:就是人们对迅速致富的渴望和幻想。一枚铜币,售价过万;一尊铜器,动辄百万;一件瓷器,可卖千万;而一幅书画,拍卖上亿……这些似乎都在为收藏的兴起“鼓劲”“加油”。然而,面对收藏至深的瀚海,大家都兴奋了吗?

         前段时间看了一档鉴藏类电视节目:

         一女士捧着一只明代梅瓶让专家鉴定。这件宝贝是她和丈夫回乡下老家时,在一个叫“二大爷”的农户家里发现的。“二大爷”开价:没20万元不卖。这东西要是真的,价格可是不菲的。夫妻想要,又害怕买到假货,便特地到定陵对一件与之相仿的梅瓶考察了一番,在确认自己判断无误后将它买下。但专家不容置疑地告诉她:这只是件当代仿制品!

         一名男士拿着一块蜜蜡让专家鉴定,说是朋友欠了他10万元还不了,无奈之下就拿了这件珍藏多年的宝贝抵给他做债。蜜蜡成矿年份都在2千多万年甚至1亿年,可是好东西,就收下了。但是经专家鉴定:这是一件“开门”的运用现代化学工艺做成的树脂产品。哪里是什么蜜蜡,这回吃亏吃大了!

        社会上很多人观点留存在一夜暴富下,其实“收藏界”现在已是乱象!而故事经久不熄,陆续上演。只有此,收藏才有更多收获和失望,才有更多奢望和失落。

        我喜欢收藏,也是始于故事。屈指算来:90年代的事情了。那时刚毕业,整天揣着个采访本,东走西奔,撰写新闻稿件换些米吃。有一天,朋友告诉我线索,他家隔壁邻居刚从洛阳工厂退休,带回来好多“古物”。由于我自小就喜欢古钱币之类的老东西(但仅是爱好),且对历史情有独钟,看电视看到考古的眼睛都睁的贼大!所以特敏感,就抽空当天去了,想先睹为快。其实去之前就打起了想收留后再卖的念头。到了退休工人家,也没有什么客套和含蓄,就说自己非常喜欢和爱好古东西,想买些自己玩。老师傅倒也豪爽,说这些东西都是他下手挖出来的,让我看了一个小三足鼎,一个铜人,还有一堆铜钱,说还有好多东西都放着,不方便拿出来。我看着小三足鼎眼睛都直了,心里象小兔子一样的跳!这可是书本上才能见的东西,可遇不可求啊!于是就谈起了价格,最后铜钱要了30个,每个3元钱;要了那个绿锈班驳的小三足鼎,价格600元,一共900元。当时在农村盖房子,3间主房2间偏房带院墙才3000多元。

        买到家后,便偷着乐!这可是宝贝啊!最后打听到甘肃有个“黄庙”的地方,收购价格不错,且老板很“爽快”。于是从河南带上宝贝疙瘩,做火车去了甘肃。那时候我还算黄毛小子啊!到了那,我随便转悠,看了一家比较大的“正店”,便进了去。老板正在收拾东西,身上背着一把剑,好象立马要出去。

        见我进去,一看装束,老板便问:“有货要卖吗?”

        我说:“有,但是不多,就一个小鼎。”

        老板是个长发飘逸的清秀瘦弱的主,仙身道骨。他声音清弱地让我取出东西。于是,我把三足鼎取出来。老板不禁不慢的瞟了一眼,说:“你开个价吧!”

        我看老板的眼神,可是透漏着精干和异样的。这可是发财的好机会,历史书上说青铜鼎都是无价之宝啊!我想了下,激动地说:“十万吧!”

        想不到老板十分的爽快,说:“太贵了,要不了”!

        我说:“您就还还价格吧,给多少都行?”

        老板说他经营商店都是不二价,看好价格就要,不还价的。随后给我说了个店名,让我再去问问。于是,他说完后就下了辞客令,他也收拾好了要出门而去。

        我找到了另一个店铺。但是我像下了冰窟,从天堂下了地狱,当胖胖的老板问我价格时,我毕恭毕敬,说:“就一万吧。”价格一下拉到了冰点。而老板却说:“说实话这是不对的,是赝品!”从那,我才知道“赝品”这个词。

        东西买假了,吃了亏还是有收获的,因为我从老板那淘了本钱币的书籍,自此对古钱币多了些深层次的了解。而回来后,想了个不好意思说的“恶法”,最终把鼎退了回去。

        机缘又一次光顾了我!2002年春节期间,与朋友一起逛“老子庙会”,看到一人在卖古钱币,一大堆啊!我在那翻着看着,朝代不同,都是些书本上标着价格很高的钱币,一问价格,一枚5元,问他是从哪搞来的,他说从农村一个河里挖出来的。经过还价,每枚3元统统给他扫完了。事实很明了,这不是哪位后世收藏家的存货,都是现代专业造假批量生产出来的钱币。经过这两次事件,最终使我反思,说为什么钱币等古物还有真有假,而假的我为什么看不出来而有人可以看出来?!

        人可悲的事情,就是不反省自己!我地有位姓王的钱币藏家,90年代之前收藏的大都是真品。而2007年左右自己患了喉癌,性命都难保,但是依然对古币痴心如命,先后投入几十万元购买古钱币,但是得到的几乎都是伪劣的假货,而本人和家人几乎蒙在鼓里。好心者点又点化不开这位快走向极乐世界的老人,而不明就里的新闻人却乐此不疲,电视、报纸上了不下四次,鼓吹老人是中国顶级收藏家!五十珍,他拥有四十多个了,差不了几个就凑齐了。其中国匮直万他就有三枚。前两年他去上博,说要捐献一枚,而专家说他的是赝品不能要。老人气不打一处来,硬声声的折断一枚,说:“你看假吗?这钱经过氧化,铜都糟了!”

        反思过后必定能成长。自己通过过滤一些不该强调的“铜臭”,把心境恢复收藏应有的文化属性,最终懂得了还物于藏。2003-2007年之间,先后投入了十余万多元历练自己,经过几年的修行,最终成长了自己。也许悟性好或者刻骨铭心的事情,自此都是选择信誉度好的店铺买东西,从真品到真品,从低端到品位,最终成长为比较合格的不再接触假货的“行者”。

        但是,捡漏与被拣,依旧逃避不了:三十元买过银半两(按白铜)价买的;五千元买过青铜爵杯;而也曾六百元丢了价值四五千的咸丰(苏五十);一千六百元丢了河百母钱大样。藏者能待可追忆 ,留得铜香玉生烟。就在前不久,本地藏友五百元卖我个六字真言花钱币,我刚发到《古泉园地》上,就有藏友给价三千五百元。 

        这就是念想!

    本账户不参与管理,日常事务请联系相关工作人员,谢谢!

    离线 zmm7008
    实名认证
    好评
    4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5-04
    最后登录
    2023-05-21
    1楼 发表于2012-02-10 15:56:44

    Re:新年征文20-藏者能待可追忆,留得铜香玉生烟( ..

    好文

    离线 千眼观佛
    禁止发言
    好评
    20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8-04
    最后登录
    2023-06-28
    2楼 发表于2012-02-12 08:40:55
    该用户已被禁言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