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园地找到牛人的一篇文章:
1、“一品”花钱。面为楷书从左至右横读为“一品”二字,宽郭;背为行楷对读为“国恩家庆”四字,国之恩德,家之欢庆之意,也为宽郭。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九品官级制度,其中一品是官级制里级别最高的等级。
2、“二喜”花钱。面为楷书“二喜”二字;背为行揩对读“人寿年丰”四字,宽郭。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人添寿,岁无灾,反映了天下太平,是风调雨顺,一团祥和的象征;二喜,双重之喜也。
3、“三元”花钱。面为楷书横读“三元”;背为行楷对读“文章华国”,宽郭。文章华国意为文章词藻流光溢彩,广为流传;三元指解元、会元、状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分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各级考试的最高名次,当然也是古代读书人梦昧以求的最高荣誉,有连中三元之说。
4、“四美”花钱。面为楷书横读“四美”,宽郭;背也为楷书对读“忠孝传家”,宽郭。 四美即忠、孝、悌、信四种美德,最早在孔子《论语》里论及,“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忠意为:尽己之谓忠,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信”:以诚实之谓信,信者,诚也。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悌”读音和意义与弟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忠孝是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是维系封建国家安宁稳定的根基。
5、“五福”花钱。面为楷书横读“五福”,宽郭;背为楷书对读“富贵寿考”,宽郭。五福:据《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即所好者德也,考终命即善终、不横天。被用来概括人生幸福,或指福、禄、寿、喜、财。
6、“六合”花钱。面为楷书横读“六合”,宽郭;背楷书对读“平安吉庆”,宽郭。六合指天地及东南西北四方,泛指天下。
7、“七贤”花钱。面为楷书横读“七贤”,宽郭;背为楷书对读“子孙千亿”,宽郭。多子多孙是中国传统的福祉观念,如再能知书达礼,那更是圆满。七贤原指竹林七贤,即晋代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所以也称“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尚清淡,崇虚无,纵情狂放,这些文人,有着较为进步的政治思想,对现实的腐朽黑暗不满,都曾有过济世扶贫、清明政治的远大抱负。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仅理想接连破灭,鲲鹏之志无从施展,而且自身安全也无保障,只好崇尚老庄思想,终日“饮酒昏酣,遗落世事”,自我麻醉来消极地反抗黑暗的现实社会。这七人情趣相仿,经常相约躲进山后的竹林之中抚琴吟诗,肆意酣饮,借酒浇愁,暂时忘却人世间的烦恼。因此,世人称之为“竹林七贤”。现“七贤”多表示知书明理,贤能之人。
8、“八仙”花钱。面为楷书横读“八仙”,宽郭;背为楷书对读“茀禄绵长”,宽郭。茀通“福”。八仙,就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名得道仙人。共七男一女,即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及何仙姑。八仙的传说甚早,唐代已有《八仙图》与《八仙传》,但其中的人姓名尚未固定。明代吴元泰小说《东游记》,才将以上八人确定下来。
传说八仙分别代表中国人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八个方面。八仙所用的法器,合称“暗八仙”,都有一定的含义。张果老所持宝物鱼鼓能占卜人生;吕洞宾的宝剑可镇邪驱魔;韩湘子的笛子使万物滋生;何仙姑的荷花能修身养性;李铁拐的葫芦可救济众生;钟离权的扇子能起死回生;曹国舅的玉板可静化环境;蓝采和的花篮能广通神明。八仙是惩恶扬善,济世扶贫的化身。
9、“九如”花钱。面为楷书横读“九如”,宽郭;背为楷书对读“年年如意”,宽郭。九如源于《诗经小雅 天保》,诗中九次出现如字:“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多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意为象天地一样永恒,民间习惯用于祝贺人多寿多福。
10、“十全”花钱。面为楷书横读“十全”,宽郭;背为楷书对读“事事称心”,宽郭。在战国以后,称钱为布或泉,取传“布”流通,畅如“泉”水的意思。古代有用十个铜钱摆成一种吉祥图案,称“十泉”,而“泉”又与“全”同音,因此,十泉也就是十全。意即完美无缺,大富大贵;清乾隆皇帝自称自己是“十全老人”,是大富大贵的人中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