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2
主题
605
帖子
1009
积分
我跟师兄学http://wwww.111m.cn:8080/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277辨别古币,他说了如下一番话,我不太信故发给大家评说?,,, 下乡搞扶贫,在一老者手中卖得些他泡藏在油里的钱币,,,老藏者,把他收藏在油中的钱币拿出,选拍了几张PP,看后深受启迪;那枚“太丰清乐”已全是由铜锈构成了,,,他说:“以前用朔料册子装,放坏了不少,好钱放在册子里,过了3-5年它生起一层干粉末,一层层脱锈 ,后发现泡在植物油里,不坏钱!”---他说:“ 千年来,关于鉴定古币的办法很多啊,却又都不太灵啊。我玩古币近二十年了,还是一头雾水啊!古币是不可再生之物,尽管时有出土,却不是批发市场的货,要多少有多少啊,新手千万别想一夜暴富,别人的方法不一定对你管用,别人有经验不就代表你有,总是靠问别人是买不到好币的(人心险恶,只会买到‘中农’以下的钱),高手、泰斗也是从你这水准开始的,古币中越值钱的古币越少啊! 每当古币新手给我看他们的秘藏时,我的心疼啊,交了学费,可惜太贵了点啊。我不止一次跟泉友说啊真东西会说话啊,古币的锈蚀是从内部生出来的,入骨生根啊古币的真锈极富层次感,传世的古币也生锈别看薄薄一层锈,(元代以前的币,可用水煮,煮坏的都是假币,,,)却是非常密实古币,不是摆设是流通的货币啊,参加过流通的古币看穿孔(古币用绳子穿过,有磨损痕迹)极个别的古币存世却不流通的,玩古币不要眼高手低,不切实际,多学习,多看真东西,多与高手学习,经验少就少买东西,多参观古币博物馆的展览。 鉴别古币:一看锈质,二看包浆,三看型制、铜质,四分坑口,五了解熟悉这币的历史背景与不听卖者讲故事,六要相信自己,七走眼了不要老后悔,所有高手、藏家、泰斗们没有在此没翻过船的,没有没交过学费的人,没有看到好钱没激动过的人,都是从吃亏、上当路上走过来的。 多数人看真的不一定真,多数人看假的不一定假,南北方出土的币绣色与杂质不一样,官方与民间铸的型制、铜质不同,后朝仿造前代的钱在古代比比皆是,古币同它保存下来的环境与周围矿物质浓度有关,与地下水的冻融循环周期、水中所含的腐蚀物浓度多少有关。不要用一种几种模式去生搬硬套锈色、包浆,古有“刘备惜金、董卓赚铜,,,军阀 豪门“自”造银圆(锭)”之说,乱世钱制较混乱,盛世币较规正。中国这么大造币的地点多了去,不要坐井观天,一叶障目,目中无人。三人行必有我师! ”
23
598
644
以上几枚是地摊级的仿品。
---听师兄的话,看2、3级以上级别的回贴,其它,权当看《参考消息》! 师兄说:“不怕贵,要买对!”,,, “做生意人,没几句真话,,,他们是藏界的哲学家,能把白的,说成是黑的!”
3991
21837
3万
有对的啊~就那剪边五铢是对的!
15
780
810
五铢是药引子
231
4819
5281
楼主,你面上说的都是上纲上线的东西,面下干的都是虚假猥琐的勾当。道貌岸然,相当鄙视!
288
16446
1.7万
你的师兄是不是富邦拍卖的裴老邦主啊? 可惜钱币都不对啊,除了那个剪边五铢,这个油是不是地沟油啊?
49
156
254
也只能是忽悠刚入行的。 还真难说,全中国这么多人,总有被忽悠得手的。 忽悠一个可以吃好久。 怎么说也是天天发帖,建网站,忽悠人,算是煞费了一番心思。
不过楼主,我最佩服你毫不畏惧,不换马甲死扛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谢谢你~
师兄即不是富邦拍卖的裴老邦主,也不是某先生的弟子,,,是自学成才的藏家,他有句名言:“有人收了一辈子,还在假币中打转转;有人自高自大,手上拿不出一个50珍;能遇上50珍的人要讲运气和悟性,,,莫人云既云,看他手上的钱,就晓得他的档次,,,以泉交友,看币识人,用酒交好!,,,别人说什么不重要,看他藏有些什么东东才叫实力,识人如识泉(让子弹先飞一会儿),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