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佑通寶”折三光背錢
據史載:淳佑通寶鑄于南宋理宗淳佑年間(1241—1252年)。面文直讀,光背者有小平、折二、折三3種,另鑄淳佑當百大錢,亦有小樣、中樣、大樣3種,折三錢型中又有大字、小字版之分。北宋錢以背有文者為貴,南宋錢自淳熙以後又以背無文者少。淳佑通寶背無文者極為罕見,素為藏家所珍。
關漢亨《中華珍錢追蹤錄》:“臺灣蔡養吾先生曾說:‘淳佑無背文通寶傳世絕少,在臺灣只見過小平一枚及折二一枚,當三者終未見。’戴葆庭曾獲淳佑通寶光背小平、折二、折三3種(見《戴氏集珍》),戴氏共收錄淳佑光背折三錢共3枚。椐悉,民國時期無錫藏家顧更人藏有淳佑折三光背1枚,此珍泉現仍為顧氏後人所藏。另外上海博物館亦有折三交背1枚。”丁福寶著《古錢大辭典》載:淳佑通寶“折二少、折三更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錢幣學綱要》載:“淳佑通寶銅鐵錢有小平至當百多種,錢文對讀。大小諸種光背銅錢極為罕見”。
該枚“淳佑通寶”折三光背錢,生坑,青銅質,色水紅,直徑36毫米,穿孔8.2毫米,厚2.7毫米,重13克。通體佈滿紅、綠、藍、白雜色硬鏽且相互滲透。錢背外廓有兩錢相互粘連的明顯痕跡,錢穿呈四角文狀。錢文楷書,工整清秀,精緻可觀,包漿自然。
該錢特點有三:其一,該錢為小字版別且文字比錢譜所載更顯狹小,而“淳”字左旁的“三點水”第一、二筆先平點後斜點。其二,錢形碩大。折三錢一般直徑在34毫米左右,而該錢錢徑達36毫米,比錢譜載同種類錢幣大2毫米,幾乎與宋錢中的折五型錢相同。其三,錢體厚重。折三型錢一般10克左右,而該錢厚2.7毫米,重量為13克。
撰文于《收藏》总129期二00三第9期P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