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本人1995年发表于河南省《生育丛刊》),听朋友讲有人一字不动篡名在杂志上发表)
中国钱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涉及面之广在全世界是罕见的。它溶政治、经济、美学、民俗等于一炉,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性这个严肃的话题当然也跳不出这个圈子。
千百年来,由于封建社会作崇,男女之间的性生活便由原来的“自然开放式”转向了“封闭式”。性被视为洪水猛兽,谈性色变,对此忌讳甚深。有关涉及性知识性教育的书籍、画片被通通视为淫书,《红楼梦》一书被封建社会列为禁书,其中缘由也不乏有性方面描述的因素。一些先哲们虽有过对性问题的疾呼,可总碍于“食色性也”的古训,从未敢公开将性交诉诸笔端,不敢造次。可性欲本是人的天性,不谈并不等于没有,禁是禁不住的。恩格斯说:“体态的美丽、亲密的交往、融洽的旨趣等,曾经引起异性间的性交的欲望。”鲁迅先生也说:“为维续生命起见,又有一种本能,便是性欲,因性欲才有性交才产生苗裔,继续了生命。”一方面是压抑不住的渴望,一方面是禁锢造成的无知,这两者的矛盾留下无形“暗伤”直到今天。
性文化及其传统教育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就钱币而言:《古泉汇考》中有这样的记载:“两面男女秘戏状,汉时发囗囗鐾砖书壁俱有之,作秘戏状,见野编,见古镜,背亦作秘戏状,盖皆古囗腾之用耳。”由此可见,我国在汉、唐时期就有了镌封铸造男女之间各种性交图案的石刻和铜镜。在钱币上也有一种带有各种性交姿势图案的钱币,有的还在钱的另一方面铸有“风花雪月”、“花月宜人”、“明皇御影”等文字。这种将性生活公开铸在钱币上以传授性知识的钱币。在钱币学科上称之为“秘戏钱’’,既秘密玩耍之钱。民间俗称“避火钱”。《中国花钱》是这样解释避火钱的:“火神乃是腼腆少女,见嫁妆中藏有此物,郎羞惭而退,不复为灾。”
古时为了授于新婚女子作为房事以求子孙绵延,常将此种钱币作为一种陪嫁物,或藏放在洞房枕下或放人嫁妆之内,以让新婚男女按钱图使性交行为圆满完成。一些达官贵人、皇宫大臣也常在内室藏存此类钱币,以满足自己对性美满的要求。《史记· 周仁传》记载:“以是得幸景帝,人卧内,于后宫秘戏。” 《东京梦华录·聚妇》一文就有在新婚前一天,女家先到男家铺设房卧的记载。日本直到十九世纪还保存着父母在女儿新婚之日送女儿一种带有各种性交姿势图书的风俗。性作为人们生理上正常的需求,在封建社会性压抑性禁锢的环境里,也只有将性知识的“秘密”“公开”在钱币上以达到传授的目的。诚然,这种钱币也只好取名为“秘戏、避火”。这倒印证了美国科学家金西的观点:性行为既是一种生物现象, 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作为一种能量必然要释放出来,而如何释放则主要取决于社会文化和社会影响的理论。新中国成立三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对于性生活只是津滓乐道地谈他们的派生结果一一子女,而对婚姻本身及其他丰富的性生活内容,常常不敢顾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性作为一个严肃的话题堂而皇之的走出了封闭、神秘,为提高民族素质做出了大胆的突破。
不可否认,秘戏钱的存在有封建社会的糟粕,但它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老性文化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