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转到
    查看 5892 | 回复 26

    请教安南有没有这种当百的铅锌钱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jxdq
    一级发帖
    好评
    57
    差评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4-02-23
    最后登录
    2024-06-25
    10楼 发表于2009-07-25 17:04:09

    再说几句吧:
    "不见史载,不见得是臆造"这话没错,但得依具体情况而定。阮朝离现在的时代比较近,最长的也不过200年,铸币的资料保存的相当翔实和完整,因此对于所谓阮朝的出谱钱就要慎重,史料方面目前主要可以查询两书,《大南实录》和《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可以说从嘉隆到成泰间绝大多数铸币在上面都是有据可查的,包括我们在这里谈论的2个主题:美号钱和铅钱,以后者来说,嘉隆到嗣德四朝间所铸铅钱基本都是小平,唯面值有所不同,史籍中不但所有的品种都有记载,连配比成分都记载得一清二楚,却何以把这么一大批品种丰富,跨越三朝的铅质美号大钱给遗漏了呢?说不太通吧。
    再者明命帝是个狂热的孔教徒,因此才想出了把四书五经中的句子铸在钱币上的主意,美号钱就是这种寓教于钱想法的产物。这类主要是作为皇帝赏赐用的,后来再进入流通的。因此铸量有限,比较精美,突出的是教育功能。而铸造铅钱是为了节约成本,通常也比较粗糙,突出的是经济功能,硬生生的把两者结合起来,可谓是驴头对了马嘴。皇帝总不至于寒掺到要拿铅疙瘩去赏别人吧!
    不过以上两点都还不能作为必假的理由,仅是可参考的方面。问题的关键是这种钱为何以前从来没人见过,也未见任何谱录,而在03-04年左右大量出现呢,而且说实话并不稀少,至今云洲有的摊位仍有出售。至于什么某坑所出,某地得来,无不出自售者自述,可信度是比较低的。
    就钱论钱:1。美号大钱究竟有多少种,目前公认的是各40种,其中四字的17种,八字的23种,但能够窥得全豹的,目前只有明命,最早的图录则见于法国人ALBERT SCHROEDER所著的《大南货币图录》,该书成于1900年,当时应该还不可能有什么伪品,图版又用的全是照片,而且这些品种全部见录于《大南实录》,丝毫不差,可谓是经典的文献和实物结合的双重证据,可以作为鉴定标准物。(顺便说几句题外话,后来日本的《东亚钱志》的安南钱卷是全部翻录了书上40种钱图的,而《历代古钱图说》则是翻录了《东亚钱志》上的图,所以今天《历代》上的图是很模糊的,原图虽然黑白,却比我们现在见到的清晰多了)  有事走开,未完待续

    离线 make001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2-06
    最后登录
    2024-06-18
    11楼 发表于2009-07-26 10:37:49

    看真的理由二:此八枚钱正是04年云洲的那一批。是云洲的一个钱商从越南带回,也就是二三十枚左右,并不是很多,并没有大量出现。而至今再也没有出现过。当时由于都看不懂,所以无人问津售价极低,每枚二三十枚元左右,不符合作假卖高价的情理。其次从钱的包浆上看,其保存的很好,估计应该是罐藏。从钱的制作工艺上看,大小、厚薄、穿口、边轮都极佳,这样的做工同样要造假不如做铜的,可以卖更高的价钱。再次,从史料方面看。史料的错漏、缺失比比皆是。越南的我不清楚,但中国的很多。远的不说,就说明朝,据《明会典〉上所称,永乐通宝是用二火黄铜制作的。但从流传实物看不到有黄铜的永乐通宝。嘉靖补铸了自洪武以来的前朝钱币,但实物没有发现。再来看看清朝的资料,清钱中有很多不见史料的出谱钱。马定祥编的咸丰泉汇可以说是咸丰钱的大全,但近年还不断有出谱咸丰出现。中央王朝尚且如此,何况安南。

    离线 蓝风
    实名认证
    好评
    6
    差评
    11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5-03-09
    最后登录
    2024-06-25
    12楼 发表于2009-11-03 09:03:27
    引用第10楼jxdq于2009-07-25 17:04发表的  :
    再说几句吧:
    "不见史载,不见得是臆造"这话没错,但得依具体情况而定。阮朝离现在的时代比较近,最长的也不过200年,铸币的资料保存的相当翔实和完整,因此对于所谓阮朝的出谱钱就要慎重,史料方面目前主要可以查询两书,《大南实录》和《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可以说从嘉隆到成泰间绝大多数铸币在上面都是有据可查的,包括我们在这里谈论的2个主题:美号钱和铅钱,以后者来说,嘉隆到嗣德四朝间所铸铅钱基本都是小平,唯面值有所不同,史籍中不但所有的品种都有记载,连配比成分都记载得一清二楚,却何以把这么一大批品种丰富,跨越三朝的铅质美号大钱给遗漏了呢?说不太通吧。
    再者明命帝是个狂热的孔教徒,因此才想出了把四书五经中的句子铸在钱币上的主意,美号钱就是这种寓教于钱想法的产物。这类主要是作为皇帝赏赐用的,后来再进入流通的。因此铸量有限,比较精美,突出的是教育功能。而铸造铅钱是为了节约成本,通常也比较粗糙,突出的是经济功能,硬生生的把两者结合起来,可谓是驴头对了马嘴。皇帝总不至于寒掺到要拿铅疙瘩去赏别人吧!
    不过以上两点都还不能作为必假的理由,仅是可参考的方面。问题的关键是这种钱为何以前从来没人见过,也未见任何谱录,而在03-04年左右大量出现呢,而且说实话并不稀少,至今云洲有的摊位仍有出售。至于什么某坑所出,某地得来,无不出自售者自述,可信度是比较低的。
    就钱论钱:1。美号大钱究竟有多少种,目前公认的是各40种,其中四字的17种,八字的23种,但能够窥得全豹的,目前只有明命,最早的图录则见于法国人ALBERT SCHROEDER所著的《大南货币图录》,该书成于1900年,当时应该还不可能有什么伪品,图版又用的全是照片,而且这些品种全部见录于《大南实录》,丝毫不差,可谓是经典的文献和实物结合的双重证据,可以作为鉴定标准物。(顺便说几句题外话,后来日本的《东亚钱志》的安南钱卷是全部翻录了书上40种钱图的,而《历代古钱图说》则是翻录了《东亚钱志》上的图,所以今天《历代》上的图是很模糊的,原图虽然黑白,却比我们现在见到的清晰多了)  有事走开,未完待续 back.gif

    说的好,愿听后文....

    离线 belenoo
    高级发帖
    好评
    2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11-18
    最后登录
    2024-06-25
    13楼 发表于2009-11-03 11:24:31

    好贴,让更多的安南高手来解解,安南钱有太多的空白。

    信誉好(2012-9-05提升)

    离线 make001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2-06
    最后登录
    2024-06-18
    14楼 发表于2010-02-07 23:06:22

    很想听听jxdq 兄的下文,希望jxdq 兄有空再次光顾此贴,不惜赐教,再次谢谢jxdq 兄。

    正式会员
    好评
    10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0-15
    最后登录
    2024-06-25
    15楼 发表于2010-02-08 17:27:18

    喜欢

    中级信誉(2014-1-9提升)
    信誉较好(2015-5-29)125/51

    离线 风飞扬
    正式会员
    好评
    10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2-01
    最后登录
    2024-06-25
    16楼 发表于2010-02-09 01:42:24

    铅作为越南主要金属矿藏之一,铸行铅制大钱应该不足为怪。
    但阮朝圣祖阮福瞻1820年始铸明命美号大钱到恭宗阮应禛1883铸嗣德美号大钱 ,跨越了60余年。
    楼主后面所发几枚,包浆色泽一致,文字风格相近。不能不令人起疑!
    楼主所言:“此钱是04年在一个钱商手里购得。当时钱商手里有大概有十几枚,因为是铅锌钱在市场里无人能看懂,所以无人问津”。
    要知在2004年藏家对大钱的追捧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好像当时铅制咸丰当百泉局,价也应该也过千了),这样的美制大钱在上海出现而无人问津,足可见当时泉友对这批钱的态度了。

    以上新手妄言,就钱论钱,不妥之处海涵!700_85260_e3070ba19550a22.jpg
    700_85260_2affbbce0dfd6e6.jpg
    700_85260_0aa98c166c56b63.jpg

    离线 jxdq
    一级发帖
    好评
    5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4-02-23
    最后登录
    2024-06-25
    17楼 发表于2010-02-09 09:41:47
    引用第14楼make001于2010-02-07 23:06发表的  :
    很想听听jxdq 兄的下文,希望jxdq 兄有空再次光顾此贴,不惜赐教,再次谢谢jxdq 兄。 back.gif

    抱歉,这段时间一直没时间续文,小弟近日一定抓紧续出。

    离线 make001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2-06
    最后登录
    2024-06-18
    18楼 发表于2010-02-10 00:02:10
    引用第16楼风飞扬于2010-02-09 01:42发表的  :

    ..........但阮朝圣祖阮福瞻1820年始铸明命美号大钱到恭宗阮应禛1883铸嗣德美号大钱 ,跨越了60余年。
    楼主后面所发几枚,包浆色泽一致,文字风格相近。不能不令人起疑!..........
    ....... back.gif

    文字风格相近在安南钱中有先例。后黎圣宗的洪德通宝(1470-1497年),后黎宪宗的景统通宝(1498-1503年),以及端庆通宝(1505-1508)、洪顺通宝(1509-1515)、光绍通宝(1516-1517),直到莫朝的明德通宝(1527-1529),大正通宝(1530-1540),上下70余年。看看这些钱的文字风格是否相近呢,甚至可以说是一人所书。
    至于包浆色泽一致,是不是罐藏,一坑所出呢?这些都是迷,需要大家共同探讨与研究。

    离线 yannyou
    二级发帖
    好评
    34
    差评
    3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2-23
    最后登录
    2023-11-13
    19楼 发表于2010-02-22 13:47:24

    说实话中国人真正懂泉的高手并不多,很多人号称XX专家,或许其对某朝钱币确实有些许研究,然而往往由此对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就妄加评论,即用自己的观点“砸烂XXX的狗头”的不良心态。这一点通过北方人拒绝水坑器,南方人鄙视和仿制红绿傻瓜锈性质一样。本人学疏识浅,不敢妄自吹嘘,但眼见之前马老先生或孙老先生等老一辈泉币家每入手一枚不多见的泉币,往往从其形制、字口、锈色、文史记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证,在对其作出判断。这和现在一听说某地出了一批XX钱币(水坑殊布当斩、、北边出的一批大明通宝背帅等)就叫嚣假钱假钱的、现在看结果表明这些都是别有用心的商业炒作罢了。

    可以说,我从两广,越南等地的几名泉界前辈处收集过一些明命、嗣德、绍治,就从我手中拥有的十几枚大钱(铜质,以前云州铅锌钱也如入手过,都高价让掉了——谁说现在云州还有铅锌大钱在卖的呀!?!?)说起,撇开背文有40多种不同的,而背文不一的钱币,其面文也都不是一样的。即当时每铸行一种钱币时,工匠都会连面文也一同重作模板。因此不会出现背文不一而面文形制相同的现象。如“川至山增”“刚健中正”的明命钱面文很挺拔俊秀,而“利用后(厚)生”“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面文则浅显无力。还有嗣德通宝的“国富兵强(疆)内安外静”则是嗣德大钱内铸造的最精美规整的。其他嗣德绍治则多没有明命钱精致。试想,如果作伪者想要仿造美文大钱,至少先要克服以下问题:
    1、字口锈色形制穿口等基础问题。
    2、40X3=120种面文的准确写法——安南抄袭我儒教经典字句往往使用通假字活文字笔顺不一,有很多钱甚至没有图谱留下。而同一种面文里明命、嗣德。绍治写法又不一样。这需要造假者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花极大的精力去搜集原样板式。
    3、我国近段时间对大形钱钱币和大型花钱炒得疯狂,但安南大钱相对来言还是冷门,很多人即使是真钱也不认识。造假者如有精力完成上述研究,还不如花同样的精力制作些咸丰大钱或泰和、嘉定折十等有谱有实物利润又高的东西了。

    最后,同一坑出土的东西锈色相近是很正常的,这一点真钱假钱都一样。当然造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代人会有人仿制明命嗣德等伪品也是很有可能的。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相信能够玩的上这种钱的人也不会是初学者或暴发户,对古钱的鉴定能力也都是有一定造诣的。实在再搞不清楚,谁能跑出来号称丫手里有四十种全套的,可以说其中大部分一定不会是假。所以版主回去将这枚亲老长幼稍加清理(浸水后牙刷刷去泥土,擦干后用香橡皮擦一圈即可。千万不要把原包浆洗光),此钱会脱颖而出,温润无比。更加可爱!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