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截首刀 为何被砍头
文章来源:中华收藏网
【字体: 小 大 简 繁】【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中国有些古钱币的身世,多年来总让钱币学界、文物考古界、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费神去研究其国别归属和断代问题,例如半两、五铢、唐代的开元通宝,每枚钱都行用达几百年之久,其中就有个断代问题,研究哪位皇帝统治时期所铸同名钱币有什么特征;区分同年号钱币中的版别及其铸造地问题等等,给当代的钱币学家、钱币收藏家留下一系列研究课题。
近代,在山东省临淄、即墨、青州、寿光、胶县等地出土过几批尖首刀,多数尖首刀被切掉了头。钱币收藏家认为,尖首刀是战国时燕国铸造的货币,为什么在齐国地面上出土呢?为什么部分尖首刀被切去头呢?带着这两个问题,专家学者多年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并有了进一步的答案。
泉友们根据被切头尖首刀的形状,称它为截首刀或剪首刀。从目前见到的截首刀来看有两种形状,一种是从尖首刀的刀背中部向刀刃斜切掉首部,并切去刀尖;另一种切的部位相同,但从刀背处先向下一个斜坡角度,再往刀首切去,并切去刀尖,这种切法让人费解,倒像是铸造出来的。截首刀通长10厘米到13厘米,刀身宽1.4厘米到1.6厘米,环径1.6厘米到1.9厘米,重约10克到15.5克,有的截首刀身上有一铭文或切掉半个字的铭文。
专家学者认为截首刀是齐刀的一种,理由是:截首刀只出土于齐国境内的临淄、即墨等地。也有的学者认为,这是燕人在齐地所铸,是燕尖首刀的一个分支。持此观点者认为,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秦、韩、赵、魏五国联军攻齐,燕将乐毅大败齐师,攻占齐国70余城达5年之久,在燕国占领齐地后由燕人所铸。也有学者认为,这些截首刀是燕军伐齐时带去齐国的。持齐人仿铸尖首刀者认为,燕伐齐70余城,但从未攻下齐地莒和即墨二城,而近年恰恰在此二城遗址中出土了燕式齐明刀陶范。如1988年6月,在山东平度市原即墨古城遗址发现一块齐明刀残范。1979年春,在莒县城发现齐明刀窖藏,出土陶范64块。既然燕将乐毅伐齐时从未攻占莒、即墨二城,燕人不可能到此二城内铸造燕国钱币。
还有学者认为,燕占齐地时,据守莒城的齐人为从燕占区换取必需物资,乃造燕式齐明刀、截首刀。从近代各地出土战国钱范的情形看,各国都有互相仿铸对方钱币的现象,中山国就出土过燕刀币范。
有个问题至今未弄明白,为什么要把尖首刀截首呢?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一书中说:“有一种截角的尖首刀”,“可能是在铸齐明刀之前用的”,“是后世省铜或窃铜为目的剪凿之祖”。我国自夏、商、周至魏晋南北朝,都实行的是以钅斤、两、锱、铢为单位的称量货币,截首刀会不会是齐、燕两地货币交流时,因齐、燕货币重量不等而齐国把齐国刀币切掉头呢?只能猜测,让它先存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