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查看 3042 | 回复 17

    方足布-------蔺 上的记号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tjy
    荣誉会员
    好评
    4
    差评
    0
    精华
    11
    注册时间
    2002-09-20
    最后登录
    2025-04-26
    楼主 发表于2006-01-21 05:50:00

       在灵石出土的方足布中,蔺是除平阳宅阳外,数量较多的一种.我在众多的方足布蔺中,发现好多的布上有较明显的记号.经仔细观察,这些都是有意识刻画上去的.这些记号都是起什么作用的?我选一些发出.望广大感兴趣的泉友,共同探讨.    
                                  200612021481579820.jpg
    200612021483880633.jpg
    200612021485952398.jpg
    200612021491348778.jpg
    200612021492515797.jpg
    200612021493680570.jpg
    200612021495241022.jpg
    20061202150112117.jpg
    200612021503781479.jpg
    200612021504775750.jpg
    200612021505540709.jpg

    离线 zhantai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2-25
    最后登录
    2019-10-21
    1楼 发表于2006-01-21 06:25:00

    两千多年前的“条形码”!

    离线 柳叶船
    永久会员
    好评
    2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9-19
    最后登录
    2025-10-13
    2楼 发表于2006-01-21 06:55:00

    价?

    离线 钱币老张
    论坛版主
    好评
    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3-11-18
    最后登录
    2025-10-15
    3楼 发表于2006-01-21 07:23:00

      从出土情况看,蔺字方足布出现在战国中晚期,同出还常伴有尖足,应该归赵铸.从当时铸造工艺情况看,此布铸为泥范.我个人认为上面的"记号"不是刻意作的,而是在制作钱范时为方便将泥范同泥模分开,工匠要借助工具(如刻刀)留下的痕迹,从唐老师发的布中有几枚有很明显的"刀"挑痕迹可作证.另有的也可能是工匠刻字时失误造成,不能一概而论.个人添见,不一定正确.请大家多谈谈自己观点.
      唐老师是个细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认真研究给予解决,如果更多的泉友都能像您一样勤于思考,我们将来肯定不会再借助日本的泉谱来研究我们祖先留下的古币了.

    离线 天福阁
    荣誉会员
    好评
    20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6
    注册时间
    2004-10-11
    最后登录
    2025-07-06
    4楼 发表于2006-01-21 11:09:00

    楼上说的有些道理![s:02]

    离线 水归堂
    荣誉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9
    注册时间
    2004-04-10
    最后登录
    2021-11-25
    5楼 发表于2006-01-21 20:56:00

    从唐老师所发的样品和我手头的实物资料来看,出现这种现象的大部分是灵石坑的。
    从符号出现的部位来看,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部位:首、肩、腰、足
    从符号所在的位置来看,归纳起来有两种方式:左、右
    从符号出现的形式来看,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横、竖、横竖(即L型,较少见)
    将这些特征排列组合,我们得到首左横、首右横、首左竖、首右竖、首左竖横、首右竖横等(余同),最多6x4=24种形式!如果去掉较少见的横竖(即L型)的组合,也有4x4=16种。
    结合唐老师所藏的襄垣带数字符号的样品来研究,这批襄垣大部分也是灵石坑的。所带数字符号的排列为1-19,
    据唐老师介绍还有符号为20的。总之数值在16-24之间。
    从这种现象分析,方足布的符号和可能与当时的铸造工艺水平和铸工的技术技巧有关。
    1.  当时的一勺铜水的容量大概够20个范模的需要量
    3.  一些熟练而聪明的铸工发明了一些既不影响产品美观又便于范模管理的编号技巧,以减少铸造时的出错率。因为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因此可能还未上升到“管理制度要求”所致的高度!
    5.  灵石坑的方足布已知币文教多,见北京泉虫的帖子灵石到底出了多少种方足布?http://www.yuquanzhai.cn/bbs/dispbbs.asp?boardID=10&ID=35486&page=1


    离线 tjy
    荣誉会员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1
    注册时间
    2002-09-20
    最后登录
    2025-04-26
    6楼 发表于2006-01-22 02:21:00

        难得,钱币老张和水归堂先生的探讨精神。

    离线 xxg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2-10
    最后登录
    2024-11-23
    7楼 发表于2006-01-22 02:40:00

    好文,学习了

    离线 开元大泉
    三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1-09
    最后登录
    2025-10-14
    8楼 发表于2006-01-22 03:08:00

    唐老师是个细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认真研究给予解决,如果更多的泉友都能像您一样勤于思考,我们将来肯定不会再借助日本的泉谱来研究我们祖先留下的古币了.

    离线 荣泉斋
    实名认证
    好评
    3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4-15
    最后登录
    2024-07-30
    9楼 发表于2006-01-23 01:46:00

    2位的见解都很有道理!
    本人倾向第一种说法,从唐老师的第一枚,第二枚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虽然全在首的右上,但具体位置不同,随意性很强.我见到的方足不是很多,还没有见到同一位置,而且同一记号的.但记号风格有些是相同的.
    唐老师,钱币老张,水堂主是先秦的大家,该多发些藏品让我们学习的!
    [s:01][s:01][s:01]

    2020-03-06 转正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