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转到
    查看 4252 | 回复 25

    看看不懂古钱的记者怎样报道古钱.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斑点猪
    实名认证
    好评
    36
    差评
    0
    精华
    6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5-05-02
    10楼 发表于2005-09-30 05:45:00

    不编点什么行嘛~~~~~~~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那才叫新闻~~~~~~~~~今年第八期的故事会中写到一枚带月纹的开元贵妃钱可卖到五万到十万,不带月纹的只卖三十块,看来俺可以买十架波音了~~~~~~~~[s:05][s:05][s:05][s:05][s:05]

    离线 akira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3-27
    最后登录
    2021-04-10
    11楼 发表于2005-09-30 06:59:00

    ~太平天国镇库钱~深圳2005年8月27日
    http://www.chcoin.com/bbs/dispbbs.asp?boardid=3&replyid=491675&id=491675&page=1&skin=0&Star=1

    离线 akira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3-27
    最后登录
    2021-04-10
    12楼 发表于2005-09-30 07:05:00

    关于《扬子晚报》一条新闻的讨论!今日从2003年6月16日《扬子晚报》A10版右下角看到一条新闻。正标题:老屋地下挖出大箩宋币副标题:增城“钱王”收藏古钱币2540枚重100公斤摘录了部分内容如下:    早就听说,在广东增城有个收藏古钱币的“钱王”。……  20多年来,李锦浩收藏的古钱币达到2540枚,100多公斤重,其中不乏珍品,除“古泉50名珍”外,还有718枚一到三级珍品,每枚一级品的价值都在1万元以上。……    ……从乡村老师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李锦浩一头扎进荔湾带河路的天光墟,从几万块古币中寻出一批珍品,战国的三孔币,崇宁通宝镇库大钱还有古代铸币的模具——钱范和样模等,都是从天光墟发掘出来的。    2001年,李锦浩在广州逛古钱市场,发现一枚色泽、重量、形状都与贞观宝钱酷似的古币,遂花了5元钱买下古币。回家后李锦浩拿给广东省收藏家协会鉴定,才知是珍品贞观宝钱,目前全国仅有10枚左右贞观宝钱。

    离线 akira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3-27
    最后登录
    2021-04-10
    13楼 发表于2005-09-30 07:09:00

    龚伟:人称他是“古泉痴”本文转载自去年8月《深圳特区报》的一篇报道,请泉友阅读评论。。龚伟:人称他是“古泉痴”本报记者原卿有       乘坐高速电梯登上赛格大厦,“空中古钱币博物馆”就设在71层的“赛格观光”大厅里。到此游览购物的既有金发碧眼的老外,也有黄皮肤黑眼睛的海外游子,当然更少不了深圳和内地的居民。在这里,我们结识了“空中古钱币博物馆”馆长、深圳个人收藏家龚伟先生。   爱好与坚韧不拔就是推动力   “泉者,钱也。古泉就是古代的钱币。”龚伟逢人便说:“古泉的内涵极其丰富,不同朝代的钱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仅收藏尚且不够,还要学习古文字知识,冶金、货币、金融等知识也不可缺少,越深入就越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是辽宁锦州市人,从小就喜欢收藏邮票、古钱币等;17岁参军,后来复员在锦州市对台办工作,1985年应聘到深圳市府办公厅工作。但是,不论走到哪里,那些“古玩意”都不离手,即使在部队,只要有空就从兜里掏出几个“半两”、“五铢”什么的摆弄。“古泉痴”就是战友们这么叫开的。   30多年来,他收藏的古钱币已达5万余枚,品种有2万多个。他收藏的古钱币除了数量多外,内容也很广泛。从材质来看,既有贝币,也有金属币,甚至还有木、竹、玉、石等币。在这些令人羡慕的成果后面,付出的不仅是他和家人的收入,而且还有汗水和心血。他现在已养成一种习惯,每到一地出差或旅游,既不逛商场,也不去游乐场所,而是泡地摊或在旧货市场“淘金”,把一件件“国宝”购回。   1991年,他去广西出差,在地摊上发现一枚明未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西王赏功”银质大钱。老龚顿时眼睛发亮,这是枚极其罕见的“大名誉品”,存世不过2、3枚。藏家开口便要20万元,少1分不出手。货是真货,价钱也值,但就是砸锅卖铁也凑不出这笔现金。于是他与藏家软磨硬泡,几经协商,老龚要交付对方一半现金,另一半则以实物相抵:翡翠、白金、黄金等4枚戒指,外加12枚红猴邮票,这样才将这枚“西王赏功”银质大钱换回。   破解蜡样雕母之谜   龚伟被人们称为“古泉痴”不仅因其藏品丰富、品种繁多,就是同一类的钱币,他也收藏了许多。就拿收藏家视为“古泉至珍”的雕母祖钱,他就收藏了27枚之多。而在他之前的民国古钱币收藏家张炯伯先生也不过拥有16枚而已。最令人惊奇的还是龚伟收藏的一枚“阜昌通宝”蜡样雕母。   提到蜡样雕母,不能不提唐代的杨贵妃。宋时北邻的金朝有位诗人写道:“金钗坠后无人见,藏得开元一捻痕。”这里说的“一捻痕”就是指专供皇帝和有关当局审查的经过人工雕刻的钱币模型。当臣工将开元蜡样进呈玄宗时,杨贵妃拿起欣赏,由于指甲较长,蜡样上留下月牙状的捻痕。因此,凭此雕母翻砂浇铸出的铜钱也称为“一捻痕”。   历史上对蜡样雕母有许多传说,现代专家学者也认为雕母祖钱应该有蜡做的,不然的话用指甲一掐咋会留下月牙痕。但因为一千多年以来没有发现实物,无法作出定论。这样,蜡样雕母就成了一道难解之谜。   老龚收藏的“阜昌通宝折二”篆书铜钱蜡样终于揭开了这个不解之谜。他凭借自己多年鉴赏古玩的经验认定:这是一枚“到代”蜡样,材质为蜜蜡。何谓蜜蜡?它是远古时期落地的蜂类分泌物在地壳千万年变化中形成的矿物质,属半宝石类。古代没有石蜡,用蜜蜡雕刻祖钱既珍贵且硬度低易于下刀,所以蜡样是蜜蜡真实可信,经得起历史推敲。这枚“阜昌通宝”证明了:蜡样并非人们怀疑的天方夜谈,也不是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而是客观存在。经多名权威人士细审,该蜡样与其铜钱和钱文直径大概相同,但蜡样背穿上多了一“元”字,因此断定这是金朝统治者册封儿皇帝刘豫所赐的样品。收藏界素有“阜昌钱精美绝伦,儿皇帝聚敛无度”之说,蜡样的出现从侧面给了历史一个佐证。老龚说:“如此看来,这是一枚金朝统治者赐给刘豫的蜡样,因此铸造时只按其规格采用了正面名文,而未采用背面纪年的‘元’字,因此形成了现今传世的光背素幕式‘阜昌通宝折二’篆书铜钱。”   要办一个私人综合性博物馆   在龚伟的藏品中有一枚“颠倒文辽代重熙元年锡雕母”,《宋史·食货志》、《山唐考索》、《天工开物》等古籍均有样钱和锡雕母的记载。然而一千多年来的钱币文献只收录了“大元国宝”,并认为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锡雕母。老龚的收藏把中国的锡雕母从元代推到宋代,超前160余年。该藏品乃辽代钱币的重大发现,填补了辽代雕母祖钱的空白,堪称中国第一雕母。   《亚洲钱币》杂志把龚伟的“天启通宝·光幕素背折十”大型象牙雕母祖钱作为珍品介绍给读者。该杂志说:“它的发现突破有三:一、把象牙祖钱实物从清末推到明代天启年间;二、它是翻砂法流通古钱中最早的牙样;三、为系统地研究牙雕祖钱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他的“咸丰通宝·背满文宝泉当十金口未开”和“同治通宝·背满文宝伊金口未开”两枚象牙雕母祖钱弥补了历史之阙失。还有银质宣统通宝、木雕祺祥同治重宝、日本宽永通宝蝙蝠背纹、道光通宝背宝泉雕母祖钱及两枚乾隆通宝和八枚咸丰铜雕祖钱均让行家大开眼界,同时也为深圳市争了光。他还藏有直径16.5cm、穿径5 cm、厚度1cm的“咸丰重宝”瓷币和直径0.5cm、重0.2g的连体铜币,可以称作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钱币。因此,他被深圳文物商店聘为特约研究员,成为深圳文物鉴定小组成员和深圳钱币学会副秘书长;深圳公安、海关等部门聘请他出任文物鉴定专家。他的名字入编《中国百科专家辞典》、《收藏界名人辞典》、《二十世纪收藏家大全》、《中国收藏名家大典》等大型辞书。   “在有生之年,我的最大愿望就是办个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今年51岁的龚伟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丰富,现有的文化设施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锻造深圳自己的文化品牌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兴办各种文化项目不但成为一种时尚,同时它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深圳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投资文化项目不仅可以丰富深圳人民的文化生活,而且可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在,国家出台了鼓励企业和个人兴办博物馆的政策,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北京和大连,由保利集团兴建的‘北京保利博物馆’和万达集团兴办的‘大连万达艺博馆’已开企业办馆之先河。目前,我正在和深圳一家知名企业协商,争取合作兴办一家大型综合性博物馆。”让我们祝愿龚伟先生心想事成,大展宏图!

    离线 bao
    实名认证
    好评
    3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5-09-12
    最后登录
    2025-04-05
    14楼 发表于2005-09-30 21:59:00

    [s:18][s:08]

    离线 wu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7-14
    最后登录
    2024-09-17
    15楼 发表于2005-10-01 03:39:00

    哈哈!逗死人啦!
    看来能咬狗的人还不算太稀见~~~~~~~~~
    [s:06][s:06][s:06]

    离线 泉虫
    实名认证
    好评
    3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5-03-15
    16楼 发表于2005-10-01 04:36:00

    [s:04]

    2020-03-27 转正
    离线 洪涛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5-09-11
    最后登录
    2021-04-10
    17楼 发表于2005-10-01 23:11:00

    [s:05]

    中级信誉

    离线 先秦钱迷
    二级发帖
    好评
    9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2-15
    最后登录
    2021-11-03
    18楼 发表于2005-10-02 01:33:00

    以下是引用akira在2005-9-29 23:05:00的发言:



    关于《扬子晚报》一条新闻的讨论!今日从2003年6月16日《扬子晚报》A10版右下角看到一条新闻。正标题:老屋地下挖出大箩宋币副标题:增城“钱王”收藏古钱币2540枚重100公斤摘录了部分内容如下:    早就听说,在广东增城有个收藏古钱币的“钱王”。……  20多年来,李锦浩收藏的古钱币达到2540枚,100多公斤重,其中不乏珍品,除“古泉50名珍”外,还有718枚一到三级珍品,每枚一级品的价值都在1万元以上。……    ……从乡村老师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李锦浩一头扎进荔湾带河路的天光墟,从几万块古币中寻出一批珍品,战国的三孔币,崇宁通宝镇库大钱还有古代铸币的模具——钱范和样模等,都是从天光墟发掘出来的。    2001年,李锦浩在广州逛古钱市场,发现一枚色泽、重量、形状都与贞观宝钱酷似的古币,遂花了5元钱买下古币。回家后李锦浩拿给广东省收藏家协会鉴定,才知是珍品贞观宝钱,目前全国仅有10枚左右贞观宝钱。真有此事?看来是个空袋背米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 17:33:45编辑过]

    离线 wu5888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1-20
    最后登录
    2021-04-10
    19楼 发表于2005-10-02 05:11:00

    这个叫‘吴伟忠’的,经常写些收藏类的小文章,让内行人笑话,让外行人发晕。赚点稿费事小,误人子弟是大事啊。[s:06]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