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丛书 甲种本之十二,王雪农 刘建民著,中华书局,2005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印数1-1000册,16开、32.5印张、501页,图拓1700多幅,定价190元。全新正版三包 180元快包邮包裹 需要短信联系
钱币学及历史货币研究领域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编。作者再上编把半两钱置于历史长河中作综合考察,阐述各个时期半两钱的历史定位;以范铸工艺为基础,以不同时期半两钱铸造工艺所承载的技术特征为依据,对半两钱进行分期断代。下编在上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对不同时期半两钱进行个别剖析,共分有“战国时期的半两钱”、“秦王朝铸造的半两钱”、“西汉初年铸造的半两钱”、“高后八铢半两钱”、“高后五分钱”、“荚钱”、“文景时期四铢半两钱”、“武帝时期的四铢半两钱”、“铁铅四铢半两钱和磨边剪凿的半两钱”、“非正用品半两钱”等十个内容章节。本书收录1700余枚半两钱,绝大多数是从未发表过的新出钱品,时代齐全,类型多样,洋洋洒洒、蔚为大观。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为丰富完整的一份秦汉半两钱资料。
传承先贤 启引后学——评《半两钱研究与发现》
周卫荣
近日出版的由王雪农、刘建民合著的《半两钱研究与发现》一书,可称为钱币学领域难得的一部学术佳作。 半两钱在中国货币史上居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跨越(经历)战国、秦、西汉三个时期,历经200余年,是我国古代最早具有统一名称和形制的铸币;它承前启后,把青铜文化、青铜的价值观、青铜的范铸技术传承下来,使青铜铸币作为我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式沿用两千余年。所以,半两钱不但意义重大,而且内涵丰富,是我国历史货币中最具研究价值和分类断代较为困难的一类。王雪农、刘建民基于他们深厚的史学功底、敏锐的实物感知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向读者交出了这部钱币学研究的力作。 这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有《半两钱铸行情况的历史考察》和《半两钱的铸造工艺与半两钱的分类断代》两个章节。《半两钱铸行情况的历史考察》是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半两钱,把半两钱置于历史长河中作综合考察,阐述各个时期半两钱的历史定位;《半两钱的铸造工艺与半两钱的分类断代》,作者在蒋若是半两钱范断代研究的基础上,以范铸工艺为基础,以不同时期的半两钱铸造工艺保留下来的技术特征为依据,对半两钱进行分期断代。下编在上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对不同时期的半两钱进行个别剖析。纵览该书,有如下几方面特色。 视野开阔,独具匠心。本书作者大量使用第一手考古资料,全面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报告和出土资料,并以作者自己的学识加以判断、吸收,发现有不实之处随即加以指正或标注。对文献与史料的引用,作者绝非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反复咀嚼以求其真。如,关于秦并天下后,其货币到底是有“三等”还是“二等”,作者既不是简单地采纳《史记·平准书》之“三等”说或《汉书·食货志》之“二等”说,也不简单地信奉后人之注解,而是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提出“布作为三等货币中的中币之可能性不是不存在”,“《平准书》三等说不可轻易否定”的结论。就半两钱研究而言,本书无论是在内容的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是空前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7 22:13: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