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钱版别研究方法的扬弃(摘录自《大观通宝平钱版别研究》)
要验证现用版别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在唯物辩证法“扬弃论”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思想指导下,最简单直接地办法是从“版”、“别”二字上追根循源。主谓关系的钱币学专有术语“版别”,是由名词“版”和形容词“别”复合组成。“版”,古异体字同“板”,本义是指片状的木制物体,引申义指具有片状牲的物体形态,如版面、版本、版画、版块、版图等词汇。宋代铸钱已采用了先进的母钱翻砂法工艺,其铸型由面、背两爿板状的砂箱扣合而成,每幅铸型可称作一“版”。江南民谚“版版六十四”喻人做事刻板,不识变通,典故即出于宋代铸钱(崔颢《通俗编》“版版六十四,见《豹隐记谈》。按,凡鼓铸钱,每一版六十四文,乃定例也”。范寅《越谚·数目之谚》载:“版版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可见,“版”与钱币古时即有渊源,衍变派生的“版别”一词用于钱币学却是十分贴切的。版别现象是古代铸钱生产中的固然现象,它反映了钱币子铸件的本身固有性变化集合。它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形式内容:首先,它含有丰富的钱币形式艺术表现信息。经过宋代朝堂廷议御审制,颁诏下铸诸路的“钱式”(即预备铸造的流通货币的标准置样),其本身已经包含了特定规制的艺术表现形式。朝廷每次鼓铸通货的岁额数量动辄巨大,各路的钱监、炉座往往需要配合使用许多与钱式基本制形相似的“钱模”参与实际印范生产,这些带有不同印范母钱制式特征的子钱形成了“模别”和“模变”现象,也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版式”及其“亚版式”概念。因此上,可以说“版别”反映了具体的钱模使用及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变化的系列内容。其次,它含有特定的时间因素信息。在法定品种、指定铸地已定的情况下,通过准备铸料、核定料例、额定岁缗等指令性生产计划安排好炉次后,常规性炉次生产和非常规炉次内容调整会形成明显的“炉别”现象,主要以若干个系列特征鲜明的版式集合构成,即是本篇提出的“版型”概念,准确的版型判断能够清晰地显示出不同炉次的次递规律和相对时间。再者,它含有息韵相通、一脉相承的区域性工艺特征信息。宋代的铸钱任务分由多处钱监共同完成,各地钱监长久以来摸索出各自不同的生产经验,并形成在模型的雕制,型砂、铸料的工艺配方,舂砂、印范、浇铸、清砂、车铣等重要工序环节操作中水准不均匀状态。众多匠心独运的智慧结晶成果,要通过钱币的文字、型制、制作艺术效果体现出来。这些蕴藏各地钱监强烈艺术风格的“监别”现象,我们主要以停留在钱币实物载体上可视能查的钱文传摹艺术处理效果而分辨,在“型制”与“制作”的认识方面尚进行的肤浅。若干个系列版型的集合,汇总为本篇确立的“版类”概念,它反映某地钱监的综合工艺发展状况。从形式逻辑上看,“版别”的内涵包括“钱监”、“炉次”和“钱模”的地域性“监别”、时间性“炉别”及具体的“模别”、“模变”内容,是研究“版类”、“版型”、“版式”和“亚版式”诸子集的处延集合。“版别”的名词定义可理解为: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间条件下,由若干钱监完成法定货币品种的铸造,在炉次规制要求下,启用若干组钱模或对同组钱模进行不同工艺效果的精修,因此所产生的变化特征具体集合表现。在形式艺术上它能反映出钱币铸造从设计到生产完成阶段的工艺性能指标,是配合史料文献进行探寻宋代铸钱史实真实再现的第一手佐证材料。也因此,人们习惯地把在“开模”、“印范”、“浇铸”等生产过程中的“原始型”、“实用型”、“标准型”(即“试铸式”、“御审式”、“部颁式”、“印范式”、“进呈式”各式“祖钱”、“母钱”、“样钱”);“特铸品”(“开炉钱”、“镇库钱”、“御用钱”);非规定铸造的“戏铸品”、“误铸品”和“铸造缺陷”所致的“趣味品”(“借范钱”、“错箱钱”、“抬箱钱”、“塌箱钱”)及有参考价值的“私铸品”(“恶钱”、“铁蜡”、“冥钱”),甚至后世的重要仿铸品等,均和普通子钱一起纳入同一品种的版别研究范畴。
由于版别研究同时存在着进行钱监、炉次和钱模内容研究的工作任务,其具体研究和思维也大致上可按三个研究层面展开进行。我们总结为:运用多学科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钱币品种版别的纵向比较,或对同一品种的版别宏观认识研究,进行探索规律性问题和相关历史现象,这种版别研究方法的运用可形象喻为“立体式”研究。以钱币学专业知识为主,对同品种间不同的显著版别类型变化做横向比较,进行系统分析、推论和印证钱币史纪事编年的本末研究,是为“平面式”研究。以搜集、梳理型式变化材料,着重于钱币的文字、型制、制作特征的传统性基础研究,是为“点线式”研究。各层面研究有简有繁、有巨有细,包罗了版别研究学术性、艺术性和商品性的全部属性内容,且各层面间并非完全地隔离进行,能够保持一定地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至于将目前在研、集、商各领域已日趋明显至关重要的版别研究孤立的、片面的、盲目的理解与运用了。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版别研究方法在过去主要是针对版式和亚版式内容的积累与深入,甚少注意到版类和版型的内容整理,近来注重开发和利用全方位资源的情况已屡见不鲜,这将是下一时期学术研究发展的新动向和热门课题。
“类、型、式”系列标准源自生物学物种分类研究,近代地质学、考古学等引入并用,效果显著。标型学系统在宋钱版别研究中的运用,意义重大。它不仅保持了传统版别研究方法的风格和优点,更增添实用标准的科学性。其“类”、“型”划分,使繁杂的版别显得有序、明了,特有的“式”、“亚式”划分保持专业、细微。最大限度地方便了不同层次的宋钱爱好者,不再视若畏途,尽可放手去领略宋钱的学术、艺术和财富魅力,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最佳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