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楼主一个对评级币该有的关念,评级币评的是硬币铸造的原始细节与状态,不是美与丑、或好与坏。前者是科学性的系统分级,后者是个人主观上的视觉认知。直白的说,在「谢尔顿硬币评级标准(Sheldon Coin Rating Scale)」规范中,保留硬币出厂时的原始细节、和保存硬币流通后的现在状态,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以上对于评级概念不懂没关系,聪明的藏家愿意付出的价格会体现出两种不同的价值。
以较被藏家接受的美国评级公司来说;PGCS注重表面细节(出厂光度),所以经常会看到弱打也会有不错的分数。NGC注重表面状态(打制状态),图文清晰没明显流通磨损或轻微整理通常也有分。
以楼主这枚为例,那不是后天被砸的磕碰伤,是先天币胚瑕疵问题,这不影响PGCS评级师对打制细节的评级。标签已注明状态是「Obverse Lamination(正面层压)」。所以那属于“币胚缺陷”、不是“造币错误”、也非流通导致的“磕碰或磨损”。
根据「Mint Error-REF(造币错误指南)」:这种情形在「造币错误(Mint Error)」中称为;因「金属货币坯料误差(Planchet Error)」,而产生的「层压错误(Lamination Error)」。简单解释;金属熔炼过程中,主金属材料与添加的合金,两者因临界温度不同,使得未完全融合即凝固,导致形成夹层、或气泡、炉渣没有被排出或排除,之后经初步碾轧,使得夹层、或气泡、炉渣被压缩在板材表层,再到压币时夹层、或气泡、炉渣被保存在表层,导致币面起皮、隆起气泡、蚀洞渗渣、甚至表层破裂、脱落。楼主那颗应该是属于夹层起皮导致表层脱落。(下图一是表层起皮没脱落。图二是示意图)


最后来多讲3楼那枚北洋34年7.2钱短尾龙PGCS FX40。如果图片没失真,很明显币上的刮擦痕是后天外力所致。以我个人对「谢尔顿硬币评级标准(Sheldon Coin Rating Scale)」的认知,这币是属于近未流通、但有轻度整理、或清洗过的嫌疑,只是保存的时间够久,长出一点自然薄包浆,所幸整体打制的很好,流通痕迹不明显,且大部分造币细节都保存的很好,我认为PGCS给FX40很合理,如果遇上是一名严格的评级师,说不定会给「Cleaned-AU Detail 92(清洁-状态AU、细节代码92)」也不是不可能。
下图是我旧藏,记忆中后手藏家送P给了「Genuine - UNC Details (正品-UNC、细节代码92-已清洗)」。如同开头说的,同样是北洋34年短尾龙,3楼是原状态FX40,这颗是近未使用UNC但有清洗,那一颗好?……不用选,是真品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