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7 月,北洋机器局首次试铸含一元主币在内的五种面值银元,包括一元、五角、二角、一角和五分。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继续铸造,币面调整中英文纪年,并添加“大清”字样,形成“三角龙眼”和“圆龙眼”两种版式。
光绪二十二年一元银币仅铸 3000 枚,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导致机器局被毁,当年产量极低。
北洋银元铸造正值清末币制混乱时期,各省龙洋成色、重量不一,阻碍流通。北洋机器局作为早期官办铸币机构,推动了“元”单位取代“银两”的改革尝试,为后续全国统一铸币奠定基础。
宣统二年(1910 年)清政府试图统一全国铸币机构,但辛亥革命爆发后计划中断,北洋机器局一元银币的铸造也随之终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