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述及金错刀的文章珠玉在前,然或失之冗繁,或流于简略,总难尽显其神韵。本次古泉园地秋拍有老万一枚旧藏上拍,应园地之邀,写一篇对“一刀平五千”拍品的精要简介,老万不揣浅陋,试作此文,以期抛砖引玉,略述其美,也算是为园地秋拍暖个场子,做个预热宣传吧,还望各位大侠有钱的捧个钱场,有时间的留言捧个人场,拱手致敬啦!

“一刀平五千”,世称“金错刀”,是中国历史上短祚的新朝(公元9—23年)所铸行的法定大钱。它不仅是古代金属铸币中面值最高者(金匮直万只是试铸没有正式参与流通),更是流通货币中唯一嵌饰黄金的特例,堪称泉界绝品。
刀环上下以错金工艺嵌出“一刀”二字阴文,刀身则铸有阳文悬针篆“平五千”,背部光素无纹。整器形制庄重,比例合宜,金丝与青铜相映生辉,流光溢彩,被历代藏家推崇为“钱绝”。
其制作工艺前无古人:钱坯铸成后,先在刀环上錾刻阴文槽道,再将金丝嵌入其中,最后打磨至表面光平,使金铜融为一体。这项源自战国的错金技艺,在这枚方寸之钱上臻于化境,遂成千古绝响。
历代文人雅士如张衡、韩愈、钱昭度等也留下了“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荷挥万朵玉如意,蝉弄一声金错刀”等诗词。将“金错刀”吟咏入诗,托物言志,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后世更奉王莽为“铸钱第一大家”,宋徽宗亦甘居其次。
金错刀既不蹈袭春秋刀币旧制,亦突破秦汉圜钱传统,别树新帜,开创了中国古代货币造型美学之全新境界。千载之后,依然光华夺目、熠熠生辉,无愧为中国古钱币史上最璀璨的明珠。


此文末尾顺便简要聊聊王莽其人:
王莽(公元前46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人。其人为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亦是新朝的开国皇帝,公元8年至公元23年在位。
王莽出身于西汉外戚王氏家族,早年以谦恭俭朴、礼贤下士著称,在朝野间颇有声望。然而其谦逊外表之下,实藏机心,常被后世史家视为沽名钓誉之徒。西汉末年,汉哀帝刘欣耽于私欲,专宠董贤,朝政日颓,终以二十六岁早逝,致皇权空虚。王莽趁机逐步攫取大权,终至公元8年十二月代汉自立,建立新朝,改元“始建国”,并推行一系列改制,史称“王莽改制”。
至其统治末期,天下动荡,烽烟四起。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遂告覆灭,仅存十六载,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
王莽在历史上还留下了一则轶事:在其篡汉之际,曾遣王舜向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太后悲愤不已,将玉玺掷之于地,致其一角损毁。王莽得玺后,命工匠以黄金补镶缺角,制成“金镶玉”传国玺,也成为后世“金镶玉”工艺流传的著名典故。王莽不单是铸钱的高手,还是金镶玉工艺的创始人,只可惜他当年没有申请专利,否则2008年咱中国开奥运会做奖牌都要向他的后人支付专利费……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摄政专权,于居摄二年(公元7年)推行首次货币改革。除通行五铢钱外,更铸行“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及“大泉五十”三种高额虚值钱币。依其币制,一枚“金错刀”可抵五千枚五铢钱,两枚即可兑换黄金一斤。这种远超实际价值的大额钱币,史上罕见,迅速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王莽以错金工艺装饰刀币,既赋予其华美外观,也借复杂技术防伪,实则借此以虚敛财,强行掠夺民间财富。此类违背经济规律的货币政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不久,王莽因迷信“刘”字带有“金、刀”凶煞之气,恐刘汉势力复起,遂再次改革币制,废除含“金、刀”字样的“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及五铢钱。由于流通时间极短,“一刀平五千”存世稀罕,成为泉界珍品。
此后王莽又两度更改币制,频繁而混乱的货币政策致使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最终也加速了新朝这一短命政权的覆亡。
霸泉老万
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