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的古文知识真是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啊,领教了。
古人吟诗填词太不容易了,在这么严格的规则下竟能写出那么多传世名篇,不朽大作,难怪说是寻章摘句老雕虫了,甚至为用妥一个字反复推敲,呕心沥血,今人恐怕连一个字的读音是平是仄都搞不清楚吧,也包括我,哈哈。
而且无论古今,即使熟练掌握了所有规则,也未必能写出一首好诗来,因“诗须别才”也,遥想太白斗酒诗百篇,无怪乎称为诗仙也。若如余之一般古诗词爱好者,高山仰止可也,无论如何也不敢望其项背啊。
弟及许氏兄弟少年时就热爱古诗词,联床夜话时多背诵谈论,意兴湍飞。今垂垂老矣,不言此道久矣,唯存数首少作,不合平仄,不通音律,常自嘲为新体也。每当或喜或悲,感慨万千之际,何以浇胸中块垒,唯口占一绝,怡情冶性,聊以抒怀而已,只可称之为顺口溜、打油诗矣。
放翁有言“此生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余不知前世如何,此生应当不是诗人了,但作个小粉丝,小票友也是浮生一大乐趣也,况今得遇尊兄这样的良师益友,更难得兄对佛学禅宗亦造诣颇深,与吾心有戚戚焉,故虽远在千里,不禁神向往之矣。
久不提笔,以上算是一封短信吧,最后以青藤道人的一首诗做结:
落魄半生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这不是说弟的拙作是明珠的意思,只是单纯喜欢这首诗,若再配上画就更美了,又及)
弟顿首再拜
己巳初秋书于辽河西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