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lee:
这份泉谱不准确。带高帽持杆钓鲷的形象出现在中世以后,基本都叫惠(须)比寿,蛭子神是伊邪那美和伊邪那岐近亲所生畸形如蛭的孩子,没有具体的形象,是一个漂流在海上的弃子,原本象征不幸,后来兵库县的西宫神社,认为蛭子神漂流至此成神,于是把他们两统一为惠比寿,护佑渔业和商业。但根据考证,蛭子神和惠比寿是两个不同的角色,惠比寿发音对应的是夷,也就是外国传进的神,大概率脱胎于朝鲜或中国的神...个人看法
严格来说惠比寿与蛭子神在原始神话的确是不同的存在,但是大约在中世(平安时代末期到镰仓、室町时代),随着日本民间信仰的发展以及“神佛习合”(神道教与佛教的融合)现象,人们开始将这两位神联系起来,产生了“被遗弃的蛭子神,漂流到大海彼岸的常世之国,经过修炼或净化,最终成为福神惠比寿再回到人间赐福”的说法。这个传说将两者合二为一。因此,惠比寿也被称为“蛭子惠比寿”或“夷蛭子”。虽然学术上区分明确,但民间信仰中惠比寿的形象确实融合了蛭子神的元素。所以说,惠比寿是蛭子神在民间信仰中“升华”与“重生”后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