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是变心,钱币会变身。
如果一枚钱币,不同时期有着三个悬殊的身份,分别是“伪品——母坯——母钱”,是不是能留史于泉友间呢?
对于会变心的“负心汉”,我们自古以来就是人人喊打,汉朝卓文君就写过一首《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但是现实中的男人,各个口中喊打,暗地快快让我来。哪一个男人都是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侯总每一天。这就像现实中的正反面,满口仁义道德,私下男盗女娼。

▲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侯总每一天
如果一枚钱币,不同时期分别是“伪品——母坯——母钱”,你会怎么看待?会变心的“负心汉”不能要,会变身的“负薪钱”可以吗?
一、钱币鉴定为伪品
下图这枚嘉庆通宝宝泉局,直径25.7毫米,厚度1.2毫米,重量4.3克,大家看着如何,是伪品、子钱,母坯还是母钱?我想大家的观点可能不尽相同。

▲嘉庆通宝
从泉友送评记录可以看到,2023年11月14日出的评级详单,名称是嘉庆通宝宝泉母坯,当时判定为伪品,正常收费,编号是6362031319。现在官网已查不到任何照片等信息。

▲泉友送评单

▲华夏评级此编号已无信息
二、钱币鉴定为母坯

▲轩德泉评官图
泉友心有不甘,送到了这两年热度很高的轩德泉评,经鉴定:嘉庆通宝宝泉母坯,赔付等级为C。当然,个人感觉轩德拍的这张照片有点失真,实物的包浆状态没有更好的显示出来。
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了吗,当然没有。
三、鉴定为母钱

▲华夏评级官图
日前,又看到这枚钱币,回到了最初的华夏评级,嘉庆通宝宝泉母钱,分数86分,赔付等级为C。
其实我一直认为,钱币有争议(真伪、性质)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要说不同的人之间,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随着阅历增长和知识普及,也有可能形成和以前不同的观点,前后结果不一致也属于正常现象(抛开此枚钱币本身)。
我认为这枚钱币可能在得到轩德评级确认之后送华夏进行了复评,或者新入手的泉友重新裸币送去华夏评级。我自己的钱币,也有过几次专门送去复评的情况,其中有几枚也是情况前后不一。
其实无论是母坯或者是母钱,都不影响它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我一直觉得,随着时间的流逝,母坯的重要性认知会超过母钱。

▲电视剧中嫪毐剧照
这枚钱币我还挺喜欢,希望有缘分收入囊中。钱币会变身不要紧,只要不是变性,变成太监就坏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假太监嫪毐虽然可恶,但他毕竟是男人,还是一个让太后都无法拒绝的男人。况且嫪毐才是历史上活明白的第一个明确记载的男人:我不想努力了。年少不知富婆好,错把少妇当成宝。我们羡慕侯总的每一天,侯总又在羡慕偶像嫪毐的每一天,毕竟大秦帝国王上的假父。
四、母坯到底为何物
母坯的概念虽然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相关典籍中也并未有明确记载,但是方兴未艾,根据现存实物来说是有其合理性,确实存在许多与母钱同等工艺但并未修磨干净的钱币。
无论是泉友知识的普及还是市场的需要,母坯近几年不但概念普及,母坯的实物也大量发现(此处仅只真品原生态母坯),这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合理性。

▲道光通宝宝源母坯
不过这两年随着需求大于存世量,导致趋利性和盲目性,母坯的概念有些被泛化与滥用,许多明显与母钱工艺不相符的精铸子钱也被戴上了母坯的高帽从而招摇过市,被大量交易。
男人变心会多花钱,钱币这一变身,也会导致泉友多花钱,毕竟身份性质发生质变。
嘉庆母钱的修穿明显。很多嘉庆后期母钱字口不好,但砂型,修穿,修边,直径说明它是母钱。母钱也有不修穿的,我们称之为母胚。母胚其实就是备用母钱,在清中晚期多见。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母钱也不一定修穿。下图道光虽然穿口未修,但有着母钱应有的挺拔。

▲道光通宝宝源母坯,径24.1毫米、厚1.8毫米、重5.4克
人会变,其实也是正常的,所以忠贞才能流传千古,钱币会变也是正常的,认知会随着知识的普及有所改变。
鲁迅先生曾说: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雅泉也曾说:感觉有性质的钱币,一次入不了盒子不要紧,二二三四,再来一次,多送几次就好了,不行就换个公司。

▲本人6月2日拍摄于柏尖山南天门
特此声明:我不砸人锅,也没有掀人桌。本人对任何评级公司和拍卖站点皆无诋毁之意,以一个泉友的角度抒发一下个人观点。
所以我认为,钱币的复评在今后会是泉友和评级公司经常遇到的问题,而且是评级公司鉴定技术需要突破的瓶颈。
无论你接受与否,感觉母坯和母钱未来的道路一定是方兴未艾,所以准备好做一个准备接受“负薪钱”的“负心汉”了吗?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