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查看 24340 | 回复 12

    开国纪念币十文铜元错版币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2-02-12
    最后登录
    2025-11-11
    1楼 发表于2025-04-02 11:51:23

    开国纪念币十文铜元的冲压过程是机制币制造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了铜元的图案清晰度、文字锐利度以及整体品相。以下是这一过程的详细技术解析:
    一、冲压前的准备
    1. 模具安装与校准
      - 模具类型:使用硬化钢制成的阴文上模(正面)和阳文下模(背面),部分早期版本可能使用单面模。  
      - 模具固定:将模具精确安装在压力机的上下冲头,通过精密夹具确保同心度(误差通常小于0.1毫米)。  
      - 预热处理:为防止模具冷压开裂,部分厂局会预热至约150°C(民国初期设备条件有限,可能省略此步骤)。
    2. 坯饼处理
      - 退火软化:冲压前将铜坯饼在600-700°C下退火,降低硬度以提升延展性(部分低质量铜元省略此步骤,导致压印后边缘开裂)。  
      - 表面清洁:用稀硫酸或碱液去除坯饼表面氧化层,避免压印时污染模具。

    二、冲压过程技术细节
    1. 压力机类型与参数
      - 动力来源:  
        - 早期(1912-1920年代):以蒸汽动力压力机为主,单次冲压力约 80-150吨。  
        - 中后期(1930年代后):逐步改用电动液压机,压力可达 200-300吨。  
      - 冲压速度:每秒1-2次(低速冲压有利于金属填充模具细节,但效率较低)。

    2. 冲压操作流程  
     进料定位:工人手工或半自动送料器将坯饼置于下模中心,依靠定位圈(Collar)固定位置。  
    一次成型:上模高速下压,在 **0.05-0.1秒** 内完成图案转印,压力峰值时模具接触面压强可达 3,000-5,000 MPa。  
      - 脱模处*:上模回程时,顶针机构将成币顶出,早期机械顶针易导致币面划伤(形成“顶痕”,常见于天津厂铜元)。
    3. 关键工艺控制
    压力调节:根据铜材硬度调整压力,过压会导致模具崩裂(常见于袁世凯像版),压力不足则产生“弱打”(如嘉禾穗粒模糊)。  
      - 温度管理:连续冲压时模具温度可升至300°C以上,需间歇冷却(早期用冷水擦拭,易造成模具热胀冷缩变形)。

    三、冲压缺陷与历史特征
    1. 典型缺陷类型
      - 错模:上下模未对准导致正背图案偏移(如“偏打”现象,偏移超过1毫米即为明显瑕疵)。  
      - 复打:坯饼未及时脱模被二次冲压,形成重影(多见于早期手工送料铜元)。  
      - 流银(铜):压力不足时,币缘出现放射状褶皱(仿品因压力过高通常无此特征)。

    2. 鉴别价值
     模具磨损痕迹:  
        - 初期模具:边缘齿纹尖锐,文字笔画棱角分明。  
        - 末期模具:嘉禾穗粒变浅,地章出现“橘皮纹”(因模具反复抛光)。  
     *压力特征对比:  
        - 真品:图案最高点(如旗帜交叉处)与地章过渡自然,存在轻微“塌边”。  
        - 仿品:激光雕刻模具配合现代高压机,图案边缘生硬,地章过于平整。
    四、民国时期技术局限
    1. 设备精度限制
      - 主轴轴承间隙较大(约0.3-0.5毫米),导致高速冲压时震动明显,部分铜元出现“阴阳面”(一侧深打、一侧浅打)。  
    2. 模具寿命
      - 未经表面渗碳处理的模具仅能冲压 5,000-10,000次,后期图案模糊的铜元多源于过度使用的旧模。

    离线 大海龟
    正式会员
    好评
    4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11-29
    最后登录
    2025-11-16
    2楼 发表于2025-04-03 09:03:22

    模具问题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2-02-12
    最后登录
    2025-11-11
    3楼 发表于2025-04-03 11:00:58
    大海龟: 模具问题

    我个人感觉是不是还有材料问题,那块多肉感觉是币胚多了一个毛边,冲压过程中这个毛边翻过去造成这样。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2-02-12
    最后登录
    2025-11-11
    4楼 发表于2025-04-17 11:02:45

    找了好几个人看,有的说是错版币,有的说是趣味币,有的说是残次币,有的说值钱,有的说白给都不要,有的说值个2000-3000。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2-02-12
    最后登录
    2025-11-11
    5楼 发表于2025-04-17 11:04:21
    沟里老渔夫: 找了好几个人看,有的说是错版币,有的说是趣味币,有的说是残次币,有的说值钱,有的说白给都不要,有的说值个2000-3000。

    一头雾水,没办法,送去鉴定评级吧,自己评级后,留着也行,转手也行。评级后发图给大家。

    离线 weida
    二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6-08-24
    最后登录
    2025-11-15
    6楼 发表于2025-04-28 22:20:27

    1,机制造币技术从清末传入中国后,都是双面模(上下币模)在制造硬币,那些单面币都是试机时的测试币!

    2,很确定的告诉你,机制造币的生产都是冷段,模具架上压花机时,币模不会也不须需要事先加热预热处理!

    3,制币专用的压花机打击压力吨数是固定的,能改变打击压力大小就是调整合模时,上下币模之间的安全间距距离!

    4,压币的压花机上都有人工填料的储饼筒,工人只须将币饼放入储饼筒中,经由包钳(Feeder)与压花机的机构连动,会自动将币胚送入模圈(Collar)中,再配合下币模(Lower Die)的顶出齐平模圈,及降下归位,在送料过程自动会将币胚置落于模圈中,同时将成品推离模圈,完成整个制币的送料、压币、及成品机构循环!

    072724lbdhww46pxy444w6.jpg

    5,你贴图那叫硬币上的"赘肉",是硬币生产过程中的瑕疵品,它发生的原因是;币模破裂造成边缘崩塌,导致币面发生类似"赘肉"现象!

    AAA.jpg

    6,去买本相关钱币书籍,会比你自己想象有帮助!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2-02-12
    最后登录
    2025-11-11
    7楼 发表于2025-04-29 14:11:02
    weida: 1,机制造币技术从清末传入中国后,都是双面模(上下币模)在制造硬币,那些单面币都是试机时的测试币!
    2,很确定的告诉你,机制造币的生产都是冷段,模具架上压花机时,币模不会也不须需要事先加热预热处理!
    3,制币专用的压花机打击压力吨数是固定的,能改变打击压力大小就是调整合模时,上下币模之间的安全间距距离!
    4,压币的压花机上都有人工填料的储饼筒,工人只须将币饼放入储饼筒中,经由包钳(Feeder)与压花机的机构连动,会自动将币胚送入模圈(Collar)中,再配合下币模(Lower Die)的顶出齐平模圈,及降下归位,在送料过程自动会将币胚置落于模圈中,同时将成品推离模圈,完成整个制币的送料、压币、及成品机构循环!
    5,你贴图那叫硬币上的"赘肉",是硬币生产过程中的瑕疵品,它发生的原因是;币模破裂造成边缘崩塌,导致币面发生类似"赘肉"现象!
    6,去买本相关钱币书籍,会比你自己想象有帮助!

    继续解释一下英文字母缺失,愿闻其详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2-02-12
    最后登录
    2025-11-11
    8楼 发表于2025-04-29 14:28:36
    weida: 1,机制造币技术从清末传入中国后,都是双面模(上下币模)在制造硬币,那些单面币都是试机时的测试币!
    2,很确定的告诉你,机制造币的生产都是冷段,模具架上压花机时,币模不会也不须需要事先加热预热处理!
    3,制币专用的压花机打击压力吨数是固定的,能改变打击压力大小就是调整合模时,上下币模之间的安全间距距离!
    4,压币的压花机上都有人工填料的储饼筒,工人只须将币饼放入储饼筒中,经由包钳(Feeder)与压花机的机构连动,会自动将币胚送入模圈(Collar)中,再配合下币模(Lower Die)的顶出齐平模圈,及降下归位,在送料过程自动会将币胚置落于模圈中,同时将成品推离模圈,完成整个制币的送料、压币、及成品机构循环!
    5,你贴图那叫硬币上的"赘肉",是硬币生产过程中的瑕疵品,它发生的原因是;币模破裂造成边缘崩塌,导致币面发生类似"赘肉"现象!
    6,去买本相关钱币书籍,会比你自己想象有帮助!

    摘自《中国铜元谱》段洪刚编,第24页,明确介绍铜元加工工艺,其中谈到“坯饼经过冲饼及光边加工后硬度变高,退火软化后再………软化后便于压印外,亦延长模具寿命”

    离线 weida
    二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6-08-24
    最后登录
    2025-11-15
    9楼 发表于2025-04-29 17:56:32
    沟里老渔夫:

    继续解释一下英文字母缺失,愿闻其详

    你问的是十文面5点钟位置,英文"CASH"怎么会消失是吧?

    在上一篇回复底下示图中淮十文还特别圈起来,就是怕你问这问题。你对应另一面双旗底下,是不是与"赘肉"在同一位置!

     

    你应该要这样问;币模因缺一块悬空导致硬币发生赘肉,赘肉使另一面文字消失,既然文字已消失为什么还会有内齿压痕?

    这不难回答;币胚有滚边,币模在撞击币胚的压币制程中,币模最先碰撞位置就是币胚凸起的滚边,你注意看手里的币,那文字消失区段的内齿是不是比其它短且模糊!

    147.jpg

     

    或许你又会想再回头问;如果说那双旗面的币上赘肉是因币模边缘破裂崩塌造成,那么赘肉上为何也是还存在内齿压痕?

    首先;破裂与崩塌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币模损坏,前者属于结构破坏,后者属于结构损伤。破裂是整个裂开,它会破坏币模结构强度,有时甚至直接报废。崩塌是区快脱落,通常只要面积不大是不太会影响币模结构强度,但它会使币模寿命缩短。下图是国外币模内齿放大示意图,我无法在此用文字详细去描述解释,币模崩塌、硬币赘肉上为什么还会残存内齿痕?你自个儿去想象,怎样子的币模"崩塌"程度,币面上的赘肉还会留下内齿残压痕。

    258.jpg

     

    没否定"坯饼退火热处理",否定的是"币模须预热处理"!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