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9
主题
130
帖子
168
积分
小时爸妈在地里干农活,偶尔会捡回几个铜钱给我们兄弟当玩物,虽然多为品相很差的乾隆、道光、光绪之类,但对一个五六岁(肯定是上小学前)的孩子来说,钱文的古朴雅致,背面满文的神秘特殊,让我震撼,同是意识到还有一个无比神秘的世界不为己知,让我生出无尽想象和向往。爷爷家桌子抽屉拉手上固定的一枚咸平,也被我慢慢有意无意地拆下来据为己有了(虽然在上面做过很多实验,磨亮、上蜡,烤化、在地上摔一摔试试铜质如何……但至今仍在)。上学时去同学家玩,偶尔看到窗台上扔的铜钱,一定去和同学套近乎,磨着让人家送给我或者不惜代价和他交换(得到过1个隋五铢,几个残破的康熙,还有个砸变形折叠在一起的铜片,现在回想应该是景泰蓝工艺的物件,后来不知所踪),邻居清理老房子时清出几个钱币我也要过去眼巴巴盯着,特别积极的帮忙递东西,希望人家把那几个铜钱送给我(得到过两个宽永,品相极美),不知从哪得来的一枚咸丰当十(不知道什么局,装着出去玩,掉到一个柴火垛旁,再也没找到过),初中时去地里拔草捡到一枚袁大头(当时很激动,后来发现币面有裂,再后来知道了版别是袁像十年T点年)。邻居一个中学老师家有几枚古钱,一枚面文像小鸟一样的小钱(后来知道是货泉),还有一枚大钱文字特别奇怪,根本不是汉字,收古钱的看到后一开始不买,要拿铁钱换,邻居不同意,最终花100元买走(当时大概是97、98年后来知道是大元通宝,当时那枚大元熟美包浆,表面很光滑,内郭正面很细,反面肥厚圆润,真的很美,当然我只能看看,现在想来也是那位邻居的心爱之物吧)。上大学之后知识丰富了,了解到不少古钱知识,把儿时的收藏又翻找出来都查了一遍资料(都是普品,不过也乐在其中)。工作之后,买房结婚,手里也没啥钱,不过工作之余还是去天津沈阳道,鼓楼等地逛地摊,买过一些,但只记得买过最贵的一个了,一枚毛边满穿饼货泉140元。2014年在园地注册了账号,各种看帖子,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钱币,为了练眼力,看所有的鉴定帖,当时还是免费鉴定,把结果遮挡起来,先自己判断,再看鉴定结果,乐趣无穷。现在依然觉得在线鉴定区是最好的古泉资料库,各种钱币,各种造假手段,应有尽有。当时在园地看了很多钱币故事,好多帖子提到自己刚入门时被前辈提携,赠送大半两或被大个厚重的半两震撼,我也开始对战国半两情有独钟,开始买半两,当然只敢买便宜的(完全没有玩精品的意识),在一个钱币网站(2018年已倒闭)结识一位老藏家,陆陆续续买了几千块的东西,从半两到宋钱,到三藩钱,到新疆红钱,都买了不少,工作之余把玩查阅,乐趣无穷。后来换工作,结婚,养孩子,事情多了,用项也多了,也就渐渐停止买币了。到如今将近不惑,又有些余钱,一直对高古币情有独钟的我又开始上园地看帖子,买币了,起手就有点猛,空首布、两甾,桥足布,喜欢就拍,满足一下多年的夙愿,要不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不知道,反正买到心仪的古钱就要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才能互相匹配,工作更专注一些,生活方式更健康一些,这样说来,收藏古泉也算一种诗意的栖居吧。
身份已验证:刘朋浩 河北省冀州市
十多年前的帖子,买的最贵的一枚半两
两枚残破康熙,从小学同学家磨来的
爸妈从田里捡回来的小钱,都经过小时候自己的考验:磨亮,猛摔,锤子砸一砸看铜性是否还好,为了保护不生锈涂蜡,然后烧化,蜡质就均匀了,不少当时就砸碎了,腐蚀严重的钱就像薄瓦片做的
田里捡来的袁大头十年T点年
天津沈阳道钱币店铺买来的满穿货泉
十多年前买的一些半两,几十元到200元不等
6
886
898
不错,我也跟你一样,玩的是小时候的情怀,
在手机端操作的,今天上电脑一看照片和编排简直让人难以卒读,不过记录的都是小时候的真事
653
20927
2.2万
能看出是有心作品,乱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