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转到
    查看 9424 | 回复 90

    精装正版!《中国货币史》  160包快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布衣泉友
    论坛版主
    好评
    577
    差评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4-10-12
    最后登录
    2024-10-02
    楼主 发表于2008-04-11 05:04:00

    此部书不用多解释,是研究和学习中国货币的必备图书,是各位泉友案牍前必备的工具书!</p><p>现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又一次再版,应该值得高兴,又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购买和学习的机会正版精装新书,数量有限,别错过200841020544368213.jpg
    200841020553148509.jpg
    200851122331447978.jpg
    200851122332995098.jpg

    — 此帖于 2014-02-20 15:35:52 被 布衣泉友 编辑过 —

    入会时间:2006-01-20

    离线 布衣泉友
    论坛版主
    好评
    57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4-10-12
    最后登录
    2024-10-02
    1楼 发表于2008-04-11 05:06:00


        作者介绍:200841020553148509.jpg彭信威(1907-1967年),江西安福人。我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后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解放前先后就职于南京内政部、上海神州国光社、福建人民政府、国立重庆大学、重庆复旦大学等部门,历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专员、上海经济调查所副主任兼《社会经济》月刊总编辑、无锡中国银行襄理、中央交农四行派驻贸易委员会稽核、国防最高委员会设计专家。曾以驻美特派记者身分参加第一届联合国大会。通英、俄、日、法、德等诸国语言,尤精英语。解放后任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教授。主要著作及译著有《中国货币史》、《战后世界金融》、《银行学》、《各国预算制度》、《哲学概论》、《日本近代史》、《中欧各国农业状况》等。

    入会时间:2006-01-20

    离线 布衣泉友
    论坛版主
    好评
    57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4-10-12
    最后登录
    2024-10-02
    2楼 发表于2008-04-11 05:08:00

    相关书评:  彭著货币史有新版2008-2-17 18:23:05     李伟国    ? 来源:新民晚报
                        
                                                    在我国现代货币学的奠基者彭信威先生诞辰百年之际,其脱销已久的《中国货币史》新一版终于问世,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钱币学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把旧的钱币学发展成为放在现代的学科结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同多种其他学科相结合,并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检验手段的现代货币学,彭信威先生是一位勇敢的开拓者(马飞海先生语)。
                                                        与许多中国钱币的收藏家和研究者不同的是,彭信威先生不仅具有深厚的旧学功底,还具有英国和日本高校的学历背景,通晓英、俄、日、法、德等诸国语言,尤精英语,还曾在金融机构供职,这使他的著作有了中西方比较研究和适当引用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的可能。
                                                        彭先生的这部著作较前人有许多新的贡献。前人的研究和收藏多偏重钱币的形制,而彭先生认为“其实古钱的形制是古代货币的躯壳,它的生命或灵魂是它的流通状况,尤其是它的购买力”,货币流通涉及各个方面的问题,而货币购买力更涉及最为本质、最为复杂的货币价值问题,弄清这一问题,就可以解开诸如私销私铸、通货膨胀和紧缩等一直困惑着历代统治者的难题。彭先生提出了钱币学和货币学相结合的创见,他认为过去研究钱币的人大多从好玩出发,没有近代社会科学的基础,而研究货币学和货币史的人又很少同钱币学发生接触,一定要书本与实物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货币学与钱币学相结合,这样才能了解真实情况。他还通过对明清学人的学术侧重点和治学态度的分析,提出了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建立新的学风问题。整部《中国货币史》,不仅有严密的框架体系,有理论依托,有鲜明观点,其所引用的资料也十分丰富,除了正文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以外,还附有注释,或标明资料出处,或补充资料原文,可给后人的研究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这部书1954年由上海群联书店初版,1958年经修订后改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65年再次修订重版,字数从起初的45万增加到77万,1987年改版重印,开本改变,图版略有缩小。此次重版,由责编张美娣女士重新审读全书,核订部分引文资料,订正个别讹误,并恢复了1965年版图版的原貌(系按原物尺寸)。
                                                    
                                                    彭信威先生的这部著作初版已经五十多年,在当时,它是一部填补空白的著作,后来成了中国钱币研究领域的基本参考书和权威著作,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一部同类著作可以替代其地位。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又有大量新材料出现,如宋代纸币的拓本和钞版,今已有不少新见,因为作者已于1967年去世,当然无法再作修改补充,倒可以给后人留出研究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1965年版,是由著名装帧设计大师任意先生精心构筑的,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曾获金奖,这次由于开本的关系,无法沿用,但王小阳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花费了大量心力予以设计,在典雅大气方面,颇可踵武前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0 21:11:45编辑过]

    入会时间:2006-01-20

    离线 布衣泉友
    论坛版主
    好评
    57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4-10-12
    最后登录
    2024-10-02
    3楼 发表于2008-04-11 05:09:00

    《中国货币史》牵线泉缘2007-3-30 11:35:00         ? 来源:北京日报
                    
                                          我家很小,是那种老式小两居室,不足60平方米,日常家居物品放置得紧紧凑凑的。而且我和爱人都是那种天性很散淡的人,懒得花费精力和心思去收拾,所以整个家就愈发显得杂乱无章。每每有客人到访,作为女主人我都感到汗颜。   尽管如此,因为我俩都是那种嗜书如命的人,遂在狭小的天地间开辟出一间书房。因偏爱钱币方面的书籍,所以将那间小屋取名为“青趺书屋”。在中间书柜最显著的位置,有一本彭信威编著的《中国货币史》。为了突出这本书的珍贵和与众不同,我们特意为它量身制作了一个红色的木质包装框,将之镶嵌其中。   《中国货币史》最早问世是在1952年,由上海群联出版社出版。面世之后,即在社会引起轰动效应。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65年再版,198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三版印刷。第三版重印后,不久旋即脱销。这是一本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货币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进程的科学著作,是当代国内最高权威的货币史经典巨著。时至今日,上网检索这部钱币学巨著,不难发现,人们对它的评价仍非常之高。《中国货币史》的英译本普遍入藏欧美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在西方学术界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提起这本书,我和爱人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佳缘故事。   爱人从小性格内向,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和收藏各种各样的古钱币,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是家里的独子,是琳琅满目的古钱币陪伴着他在孤独寂寞中一道成长。我们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因为有共同的爱好,渐渐走到了一起。他收藏的古钱币品种非常丰富,数量也很多。因为收集钱币的原因,他也特别喜欢购买钱币方面的书籍。   记得还在恋爱时,我俩经常去逛潘家园和报国寺旧货市场,只要看见相关的钱币书籍他就跃跃欲试要买。我每次都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告诉他现在各地出版社纷纷从经济效益出发,发行了许多关于钱币收藏鉴赏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质量可谓参差不齐。我提醒他,以后最好不要乱买,有一本钱币学的巨著叫《中国货币史》,彭信威编著的,非常好,一定争取买到。他说没有,问我有没有,我说因为这本书1988年之后就一直没有再版过,我一直没有买到,每次想看只能从单位的图书资料室借阅。我还告诉他,《中国货币史》是每个作钱币学研究的人必备的案头书、枕边书,可惜我入行较晚,现在已经买不到,只能借阅。   他听了之后,牢牢记在心中,发誓一定要为我买到这本书。但事与愿违,因为当时《中国货币史》三版印刷量加起来才一万一千多册,数量太少,可是日益繁荣的钱币市场需求量却极大,很难买。他几乎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大小书店,每次都空手而归。所以他心中对我一直暗藏一份愧疚感。   最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越来越普及,钱币网站开办得也越来越多,上面除了销售钱币,还有钱币书籍。他于是在一些相关钱币网站发了很多求购《中国货币史》的帖子,天天在网上盯着,生怕遗漏。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位辽宁泉友手中有一本《中国货币史》,9成新,愿意转让,但价格已是1988年版的40多倍,而且邮寄费用还要自理。尽管如此,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迅速订下,赶紧把钱汇过去。那个泉友很讲信用,一星期之后,就将书邮过来。我看到书,真是喜出望外,将书捧在手中,眼里全是得到宝贝后的喜悦,不让别人碰它,只是一个劲儿地想,我终于有《中国货币史》了,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啦!   现在这本书已经成了我家的超级宝贝,我从头到尾已仔细认真地拜读过数遍。看过之后,我从中获得了更加广泛深刻的知识,对中国钱币的发展演变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彭信威先生对于钱币实物的重视和对于钱币的社会调查,是其他货币史学家所无法比拟的。彭先生在著作中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钱币学说的历史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首次提出了“中国钱币学”这一概念。彭先生利用钱币学的知识,为货币史研究服务,这样的治学方法和求实精神,是我们每个年轻人学习的榜样。现在的社会已没有几个人能真正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专业巨著,但我仍然珍爱《中国货币史》,因为那是真正的钱币学巨著。   感谢爱人,我们因为钱币而相知,因为《中国货币史》而结缘。现在《中国货币史》不是我们家中的摆设,亦不是书柜中的装饰,而是我们彼此沟通的桥梁和工具。我们与它的缘分越结越深,这也是我俩对《中国货币史》共同的情结。
                                    

    入会时间:2006-01-20

    离线 布衣泉友
    论坛版主
    好评
    57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4-10-12
    最后登录
    2024-10-02
    4楼 发表于2008-04-11 05:14:00

    入会时间:2006-01-20

    离线 好古泉*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7-28
    最后登录
    2024-11-02
    5楼 发表于2008-04-11 06:40:00

    [s:02]

    离线 布衣泉友
    论坛版主
    好评
    57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4-10-12
    最后登录
    2024-10-02
    6楼 发表于2008-04-15 20:36:00

    确认给aboy一本!谢谢!

    入会时间:2006-01-20

    离线 古儿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4-11
    最后登录
    2023-12-11
    7楼 发表于2008-04-16 20:55:00

    好书.

    离线 布衣泉友
    论坛版主
    好评
    57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4-10-12
    最后登录
    2024-10-02
    8楼 发表于2008-04-18 01:38:00

    以下是引用古儿在2008-4-16 12:55:00的发言:好书.谢谢!

    入会时间:2006-01-20

    离线 BUFU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6-09
    最后登录
    2021-04-10
    9楼 发表于2008-04-20 02:57:00

    要两套,已经按短信价格给您汇出了。地址见短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