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即赵顼,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共使用熙宁和元丰两个年号,熙宁(元年:1068年 - 1077年),共计10年。以王安石在此期间变法而闻名,称“熙宁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正式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负责变法事宜。熙宁七年(1074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出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知府。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十个月后,重新回京复职。虽然王安石还是想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将变法进行下去,然而,王安石与宋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并且大臣之间形成了党争。熙宁九年(1076年)六月,王安石的爱子病逝。十月,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了京城。从此,他退居金陵,潜心于研究学问,再也不过问政事。王安石离开了,宋神宗失去了最有力的同盟,但他并未就此放弃变法改革的理想。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的第二年,宋神宗从幕后走到前台,亲自主持变法,并特意改年号为“元丰”。元是周易经文中用得比较多的一个字,元有开端、首要,皇帝等意思。易曰:“丰者,大也。”,“元丰”就是说开始强大的意思,宋神宗取其为年号,就是希望宋朝能够从他开始强大起来,一改积贫积弱的局面。
元丰通宝是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 公元1085年)铸造。有小平,折二钱和铁钱。书体有篆书、行书、隶书三种。其中元丰通宝“乾坤元”最为珍贵,传闻广东有一藏家存有一品元丰通宝“乾坤元”,但从未见过其尊容。有不少钱币爱好者,对元丰通宝“乾坤元”的样式进行猜测,尤其元字的写法猜测不一。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元字要顶天立地。即元字要连接外缘和内廓,钱的外缘象征着“天”,内廓象征着“地”,分别对应“乾”和“坤”,故称之为“乾坤元”。根据这一特征猜测元丰通宝“乾坤元”应为篆书的可能性大。除了元字要顶天立地这一特征,元字的写法应体现乾坤的含义。
乾元一词见于《易传文言》,所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坤元一词也见于《易传文言》,所谓“大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结合当时变法和党争的背景,从这也可以把“元丰”理解为“大宋臣名顺承团结在皇帝周围支持变法,就能强大”。
乾元与坤元是个什么关系呢?乾卦按照六爻的顺序发展到上爻就是己,己是乾卦的终结;己在返回来充当坤卦的初爻,坤再按照顺序发展到上爻就是甲,甲是坤的终结。乾之终即为坤之始,而坤之终又回到乾之始。结合乾元和坤元的关系以及当时的政治形势,可以大胆猜测 “乾坤元”的元字是“己”“元”两字篆书的结合体,即元字篆书的第一笔和第二笔右边是连起来。体现君臣一体,互相支持。
综合以上两点特征,元丰通宝“乾坤元”样式很大可能是篆书的元字第一笔和第二笔右边连起来,并且元字连接外缘和内廓。一点浅见,纯属交流,不喜勿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