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的收藏价值主要由其历史文化、存世量、生产工艺及用材和品相来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文化,其次是存世量,然后才是工艺及用材和品相。钱币的历史文化也包含其未来的历史文化,因为钱币的现在就是其未来的历史,一枚钱币的历史文化主要是指这枚钱币的产生背景、生产发行过程所携带有关那个时代的钱币发展历程相关信息,这些信息越多越重要,这枚钱币的历史文化价值就越高,钱币发展史的呈现一靠实物,二靠文字记载,且两者中最重要的是实物。比如80长城币携带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我国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合金硬币(之前的铝镁分币也只能算是铝纯度不高的纯金属硬币),是人民币普通流通元、角硬币和普通纪念币的始祖母币,它的四大原模级的官方版别和小批量模裂币是我国硬币史上紧有的现象,如果没有孙老师那枚80长城精制币,我国的精制币历史就会改写等等。一枚钱币的历史文化不仅呈现了那个时代的钱币发展历程相关信息,还能辐射出那个年代的制模、冲压、等等相关金属利用技术的科技水平,如没有多少历史文化价值,不管它的存世量多么少,品相多么好都没有太大收藏价值,有的收藏玩家却把钱币的品相作为钱币收藏的主要指标,这种作法无疑是错误的,当然,评级公司比较欢迎这样的玩家。一个玩家关注他的藏品不外两点:经济价值和鉴赏价值,而鉴赏一件藏品和观察一个物件是不一样的,因为藏品已经溶入了它的历史文化,所以鉴赏到的不仅是藏品的外观还有藏品其中的历史文化。好比一个人观看一座漂亮的现代石拱桥和没它漂亮的隋朝赵州桥,震撼他的是隋朝赵州桥,因为隋朝的赵州桥已溶入了1000多年前的历史文化。
我国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钱币生产工艺流程是:设计图稿——雕塑油土模——翻制石膏模——电铸铜模——缩雕原模——翻压母模——翻压二原模——翻压工作模——印压钱币。对于制币厂来说,一个时间段内生产钱币的原模只有一个,二原模可有多个,工作模就更多了,据真实资料显示:南京造币厂1989年生产二分硬币1亿9千万枚,印模3,476对,每对模具平均寿命5万4千枚左右;1990年生产硬币共8亿5千万枚,印模18,834对,每对模具平均寿命4万5千枚左右。人民币二分硬币是含镁5%的铝材,硬度低且图案简单,所用模压力小,而人民币的合金元硬币硬度高且图案复杂,所用模压力大,故可大概推算出我国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合金硬币工作模的平均寿命在3万枚左右,要印压几百万枚币就需要几百对工作模。制币厂只认可原模的不同,对于二原模和工作模因模腔中的淬渣、污物填塞、模伤、模损、等等所产生的币别,制币厂不认为是版别,是生产过程的正常现象,所以只有原模级的币别,才是官方版别,至于收藏行业搞出来的民间版别就是二原模、工作模级的币别。钱币的官方版别是很难出现的,因为原模的确定、修改都要经过层层审批的,出错的概率很小。而印压一批钱币需要成百上千个工作模,每个工作模都有可能出现由模腔中的淬渣、污物填塞、模伤、模损等等所产生的币别,即民间版别是很常见的,所以对钱币的版别收藏:首先是版别的级别,即是官版还是民版,其次是该版别币的存世量、然后才是该版别币的辫别度。有的玩家在对钱币的版别收藏时,却把钱币版别的辫别度作为版别收藏的主要指标,这种作法无疑是错误的,物以稀为贵,钱币版别的级别也是如此,因而钱币的官版比民版收藏价值高得多,这跟瓷器收藏中的官窑和民窑差不多一样的道理。点击这里可了解更多信息:80长城币四大官方版别的简单快速辩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