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103
主题
13860
帖子
1.8万
积分
此钱二十年前入手,当年就发到园地论坛,现在图估计找不到了,但各网站资料库都有,老泉友应该都认识,当年雕母极少,也算明星还上过央视鉴宝,当年买价四万五,买的贵了,比当时市场价格应该贵了1万多。据说出自上海施志民先生,在到顺天斋,我买毕哥的,这是大体经过…
十年前刚玩微信时发的朋友圈,很多当年见证过的朋友发言…
十年前刚玩微信时发的朋友圈,很多当年见证过的朋友发言,又过十年,前几月在快手发过一段视频,讲了这二十年后对雕母的一些个人观点,因为种种原因,个人屏蔽了。可惜园地不能发视频,打字比较头疼。
二十年前接触雕母,手上大的小的,开穿没开穿的也有几个,虽说这几年钱币玩的少了,主要精力玩刻铜文房上,但是一直关注钱币,毕竟是曾经的最爱。日本回流之前,中国钱币市场上能见到基本都是流通过的雕母,主要特征都是自然流过痕迹明显,有磕碰,全品相的几乎没有,很多都能找到同版的母钱,子钱相互证明,这点有关健,开门度高是那一时期的特点。原来的观点雕母未开穿比开穿使用过的等级高,一枚钱币在货币史上参与流通的全过程,由雕母到母钱到开铸大量的流通钱,这样才是全过程,也体现雕母的真实价值,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如今科技的发达,什么都可能,唯独传承造不了假…
全品未流通的雕母我也喜欢,但是这里有个鉴定的难度,一般藏友难把握。文字的时代特征,材质软硬和色泽,当年的货币史背景等诸多因素,难度极大。
个人认为对于雕母品相与开门度相比,开门度更重要,参与通流全过程的,也就是铸过钱的,有大量流通子钱的,多了一层极重要的保证。
藏界有一种观点为了收藏而收藏,某件东西太符合你的要求,好象就是给你准备的,什么都完美?要明白现实中使用流通最重要不是为了收藏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不能说,失眠了胡说八道,别当真…
打字多了太费时,简单讲讲个人片面的理解,如果展开打字头痛,快手同号有些个人钱币收藏历程…
当年嘉德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