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461
主题
8785
帖子
1.4万
积分
因量少而难辨炉口、但修穿工艺以及笔画间残存的刀痕(刀痕明显铸造印出,绝非铸后刀刻)
包括看着地章平滑的光洁度,隐约的刀铲痕,不经让人怀疑此为雕母直翻,或直接做过母钱翻铸钱币...
7
299
313
非常普通。除了楼主估计没有藏友能看出刀痕,更不可能是雕母直翻,或楼主想象的母钱……做为局外人,感觉它能到代就阿弥陀佛了。
32
1096
1160
东京梦华818: 非常普通。除了楼主估计没有藏友能看出刀痕,更不可能是雕母直翻,或楼主想象的母钱……做为局外人,感觉它能到代就阿弥陀佛了。
说的在理
21
6517
6559
楼主的心理作为过来人我理解。但不同于古钱币,作为民俗用品,花钱更注重于艺术,审美价值。所以相较于古钱币中的纲目名誉品类,花钱要得到认同困难度要高得多,不能仅凭个人觉得少见就认定是珍品。同理,花钱因为铸造量很小,相对钱币,母钱直翻的可能性也很高,然并卵,不能完全用古钱那些套用在花钱上。
441
4023
4905
母不母是个伪命题,文化内涵新老视觉冲击力是花钱灵魂
95
1023
1213
个人意见:先铸出来,然后老刀修过
134
2500
2780
钱开门,有老气,并且长期佩戴,导致磨损比较重。个人看川炉或是粤炉,至于母钱……我相信这是每个持宝人的心愿……
苏州土人:楼主的心理作为过来人我理解。但不同于古钱币,作为民俗用品,花钱更注重于艺术,审美价值。所以相较于古钱币中的纲目名誉品类,花钱要得到认同困难度要高得多,不能仅凭个人觉得少见就认定是珍品。同理,花钱因为铸造量很小,相对钱币,母钱直翻的可能性也很高,然并卵,不能完全用古钱那些套用在花钱上。现在很多花钱母还不被公认,很正常,早年有的雕母都不被公认呢。花钱与行用钱确实不一样,行用钱因官方需要应有多个雕母而花钱没那么讲究或许只有一个雕母,铸母精修后再翻铸钱,精度规整度不及行用钱
现在很多花钱母还不被公认,很正常,早年有的雕母都不被公认呢。
花钱与行用钱确实不一样,行用钱因官方需要应有多个雕母而花钱没那么讲究或许只有一个雕母,铸母精修后再翻铸钱,精度规整度不及行用钱
苏杭泉:个人意见:先铸出来,然后老刀修过
是的是的,正解,行用钱修穿修字便是母亲,花钱何故不能同理呢